百姓
詞語(yǔ)解釋
百姓[ bǎi xìng ]
⒈ ?普通人——相對(duì)于官員、干部而言。
例并皆暴犯百姓。——《世說新語(yǔ)·自新》
百姓多聞其賢。——《史記·陳涉世家》
英common people;
⒉ ?(古代百姓是百官貴族的統(tǒng)稱)
引證解釋
⒈ ?百官。
引《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傳:“百姓,百官。”
《國(guó)語(yǔ)·周語(yǔ)中》:“官不易方,而財(cái)不匱竭;求無不至,動(dòng)無不濟(jì);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歸諸上,是利之內(nèi)也。”
《大戴禮記·保傅》:“此五義者既成於上,則百姓黎民化緝於下矣。”
清 陳鳣 《對(duì)策》:“古所謂百姓即百官,故《堯典》或與黎民對(duì)言,或與四海對(duì)言,非若今之以民為百姓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guó)通史》第一編第二章第四節(jié):“百姓是怎樣一種人呢? 盤庚 說他們是共同掌管政治的舊人,是邦伯、師長(zhǎng)、百執(zhí)事(百官、百工)之人。”
⒉ ?人民;民眾。
引《書·泰誓中》:“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孔穎達(dá) 疏:“此‘百姓’與下‘百姓懔懔’皆謂天下眾民也。”
《論語(yǔ)·顏淵》:“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種雨,百姓苦。’蓋芒種須晴明也。”
明 高啟 《賦得烏衣巷送趙丞子將》:“春風(fēng)三月滿京華,肯入尋常百姓家。”
楊朔 《昨日的臨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攏來了:有駝背的老人,筋肉結(jié)實(shí)的壯年漢子,頑皮的小孩,以及穿著紅綠衣褲的婦女。”
國(guó)語(yǔ)辭典
百姓[ bǎi xìng ]
⒈ ?百官族姓。古時(shí)貴族以其所封之地為姓,故稱為「百姓」。
引《書經(jīng)·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guó)。」
⒉ ?泛指一般平民、國(guó)民。
引《易經(jīng)·系辭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文選·袁宏·三國(guó)名臣序贊》:「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我和你們眾百姓在此痛飲一天,也是緣法。」
近布衣 平民 黎民 赤子 庶民 人民 子民 蒼生
反國(guó)君
英語(yǔ)common people
德語(yǔ)Bev?lkerung, der Mann auf der Strasse, Bewohner
法語(yǔ)peuple, les gens du peuple
※ "百姓"的意思解釋、百姓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漢語(yǔ)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成語(yǔ)
- jiǎn zhí簡(jiǎn)直
- ào zhōu澳洲
- gān gān jìng jìng干干凈凈
- zōng jiào宗教
- tè tè特特
- zāi mín災(zāi)民
- jiǎn chá檢查
- róng yán容顏
- huà cái化材
- chù xiàn yí huá黜羨遺華
- shěn guāng xiāng沈光香
- chū shēn出身
- sè yí色夷
- gū jì孤寂
- zhěng jiù拯救
- jǐn pò緊迫
- gān fǎ干法
- chá xún查詢
- zhèng zhèng qì qì正正氣氣
- hé zuò huà合作化
- huā huā lǜ lǜ花花綠綠
- yuè guāng mén月光門
- tī jǐ體己
- shǎng jī賞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