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誅
詞語解釋
伏誅[ fú zhū ]
⒈ ?被處死刑。
英be executed;
引證解釋
⒈ ?被處死。
引《戰(zhàn)國策·秦策三》:“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后,然臣弗敢畏也。”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淮南王 安 甚大逆無道,謀反明白,當(dāng)伏誅。”
《資治通鑒·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魏王 繼岌 軍還 武連,遇敕使,諭以 朱友謙 已伏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鐘生》:“過數(shù)日,相傳罪人已得,伏誅訖。夫妻相慶。”
國語辭典
伏誅[ fú zhū ]
⒈ ?伏法、受死。
引《大宋宣和遺事·利集》:「蔡修亦以復(fù)辟之謗伏誅。童貫初貶惡州居住,量移郴州。」
《三國演義·第三回》:「何進(jìn)謀反,已伏誅矣。」
近伏法 受刑
相關(guān)成語
- fēng nián豐年
- xú yǎn wáng徐偃王
- cāo zuò操作
- měi sè美色
- chī xiāng吃香
- cūn gū村姑
- chéng jǐng乘警
- yáo yáo wú qī遙遙無期
- yù jié láng玉節(jié)郎
- shēn tǐ身體
- shì tóng qín yuè視同秦越
- zhuō mù拙木
- máo xiāo矛骹
- bù bì不必
- zhěng gè整個
- hé bì合璧
- dòng zuò piàn動作片
- chāo shì超市
- huí xìn回信
- nǐ shēng cí擬聲詞
- lián máng連忙
- jù xī據(jù)悉
- shí shī實施
- shì nián gēng試年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