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
詞語解釋
比鄰[ bǐ lín ]
⒈ ?近鄰,街坊。
例跟車站比鄰的那個工廠。
生女猶得嫁比鄰。——唐·杜甫《兵車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英next-door; neighbour;
⒉ ?鄰近。
例融與鴻豫州里比鄰。——《后漢書·孔融傳》
英near; next to;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比隣”。 鄉鄰,鄰居。
引《漢書·孫寶傳》:“后署 寶 主簿, 寶 徙入舍,祭灶請比鄰。”
晉 陶潛 《雜詩》之一:“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唐 杜甫 《兵車行》:“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翁文端公 年二十四時,猶一貧諸生也。其祀灶詩有云:‘微祿但能邀主簿,濁醪何惜請比鄰。’”
⒉ ?相鄰而居。
引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四:“﹝ 周青士 ﹞工詩好客,與 朱彝尊、李良年、鐘淵映 比隣相善。”
⒊ ?亦作“比隣”。 北齊 時戶籍編制的基層組織。
引《北齊書·元孝友傳》:“令制:百家為黨族,二十家為閭,五家為比鄰。”
國語辭典
比鄰[ bì lín ]
⒈ ?近鄰。
引《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近近鄰
⒉ ?相鄰近。
例如:「比鄰星」、「這兩棟比鄰的房屋格局和價碼都差不多。」
相關成語
- àn zhào按照
- diàn xiǎo èr店小二
- tán mù xuē檀木靴
- ròu shēn dēng肉身燈
- gōu dùn勾盾
- xiàng mào táng táng相貌堂堂
- wǒ mén我們
- shuǐ liú水流
- jiàng lí降厘
- kàng gān rǎo抗干擾
- yāo lǐ yāo qì妖里妖氣
- kuàng wù礦物
- lù shì録事
- wú yì無義
- kǒu xiāng táng口香糖
- shí huī石灰
- wǎng rì往日
- dǎ zuò打坐
- chuán shēng tǒng傳聲筒
- mán gàn蠻干
- yī fú一幅
- chén mín臣民
- huā mù lán花木蘭
- shì juà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