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
詞語(yǔ)解釋
撥亂[ bō luàn ]
⒈ ?平定禍亂。
⒉ ?治理亂政。
⒊ ?挑撥。
引證解釋
⒈ ?平定禍亂。
引《詩(shī)·大雅·江漢序》:“《江漢》, 尹吉甫 美 宣王 也。能興衰撥亂,命 召公 平 淮夷。”
漢 荀悅 《漢紀(jì)·元帝紀(jì)上》:“及 光武 之際,撥亂之后,如此之比,宜無(wú)赦矣。”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勁兵鋭卒,撥亂之神物也,用者非明哲,則速自焚之禍焉。”
唐 劉知幾 《史通·斷限》:“魏武 乘時(shí)撥亂,電掃羣雄。”
⒉ ?治理亂政。
引三國(guó) 魏 曹操 《以高柔為理曹掾令》:“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明史·馮恩傳》:“大學(xué)士 李時(shí) 小心謙抑,解棼撥亂非其所長(zhǎng)。”
⒊ ?挑撥。
引《紅樓夢(mèng)》第一回:“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撥亂其間,如戲中的小丑一般。”
國(guó)語(yǔ)辭典
撥亂[ bō luàn ]
⒈ ?平定禍亂。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逮光武撥亂,留意斯文,而造次喜怒,時(shí)或偏濫。」
⒉ ?挑撥離間。
引《紅樓夢(mèng)·第一回》:「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
近挑撥
相關(guān)成語(yǔ)
- yǐ cǎo fù mù倚草附木
- qiāng jué槍決
- xiāng náng香囊
- shí èr shǔ十二屬
- qì shí niú氣食牛
- mín zhǔ dǎng pài民主黨派
- shēn qì身契
- tǎo dǎ chī討打吃
- jǐn wò緊握
- wèi shì衛(wèi)士
- yǒu fāng有方
- jiào zhǔ教主
- gān xīn甘馨
- huā yàng花樣
- huáng liú lí黃琉璃
- tiān shēng天生
- kē yuán科員
- tóng shēng童聲
- lián huā蓮花
- jié mù節(jié)目
- tú xiàng圖象
- sòng huò shàng mén送貨上門(mén)
- lì sè力穡
- cháng mìng dēng長(zhǎng)命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