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人 > 元代詩人 > 鮮于樞

          鮮于樞簡介

          鮮于樞 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于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后寓居揚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間以才選為浙東宣慰司經(jīng)歷,后改浙東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詩歌與古董,文名顯于當時,書法成就最著。明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傳。 ...〔? 鮮于樞的詩文(51篇)

          主要成就

            鮮于樞的傳世書法作品約有四十件,多為行草書,且以墨跡為主。他的書法由唐人書法入手,再上溯東晉二王。他功力扎實,善懸腕作字,喜用狼毫,強調(diào)骨力。他的大字楷書雄逸健拔,圓潤遒勁,氣勢磅礴而不失規(guī)矩。行書結(jié)體謹嚴,真力飽滿,瀟灑自然。草書學懷素并能自出新意,筆法縱肆,氣魄恢宏。

            明代王世楨嘗云 『鮮于博學,負材氣,貌偉而髯,類河朔傖父。余見其行草,往往以骨力勝,而乏姿態(tài),略如其人,以故聲稱漸不敵趙吳興。』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賦閑家中,鮮于樞得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shù)才能,他除具書法專長外,更是一位文學家,寫下了許多詩詞。他還能作曲,彈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鑒定。正因為有廣泛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且將之融合到書法中,鮮于樞方成為書法大家。鮮于樞早歲學書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見二人挽車泥淖中,頓有所悟。他寫字時多用中鋒回腕,筆墨淋淳酣暢,氣勢雄偉跌宕,酒酣作字奇態(tài)橫生。鮮于樞兼長楷書、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他的功力很扎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著有《困學齋集》。鮮于樞與趙孟頫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并稱“二妙”、“二杰”,但其影響略遜于趙孟頫。

          人物生平

            據(jù)《鮮于府君墓志銘》記載,鮮于樞的高祖曾經(jīng)做過官,祖父“讀書通大義,不為科舉業(yè)”。蒙古軍隊攻下德興府后,攜家南逃,走到居庸關(guān)被“盜”所殺,祖母帶全家到處奔波, 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又北上定居范陽(今河北涿州)。鮮于樞的父親從事辦理運糧的差事。常年往返于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揚州、杭州之間。鮮于樞少年時不斷隨父遷居。

            鮮于樞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氣,身材魁梧,胡須濃重,朋友們稱其為“髯公”。同時期的詩人柳貫說他“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tài)橫生。其飲酒諸詩,尤曠達可喜;遇其得意往往為人誦之”。自負隨意的性格,一開始就導致他與周圍環(huán)境及上層當權(quán)者的種種沖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后,鮮于樞先后輾轉(zhuǎn)于汴梁、揚州、杭州、金華等地,擔任一些中下級官職,很不順利。常與上司爭是非于公庭之間,一語不合,則拂袖而去,為百姓愛戴,稱“我鮮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貶。37歲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學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錢塘,年僅57歲。其墓位于今杭州西溪路原苗圃內(nèi)(杭州城西森林公園)
          辟謠“趙孟頫迫害鮮于樞”

            鮮于樞生于蒙古定宗元年(1246),卒于元大德六年(1302),享年五十七歲;(1)趙孟頫生于宋理宗寶佑二年(1254),卒于元至治二年(1322)享年六十九歲。他們相識于至元十五年(1278)左右,之間往來二十四年之久。雖彼此都在宦途上南北奔波,但一有機會總要聚會,談文說藝,樂此不疲。特別是在趙孟頫休病吳興和在浙江儒學提舉任上的時候,往來應(yīng)該更加密切。本文試對鮮于樞、趙孟頫的行蹤略作勾勒,以明他們之間的交往經(jīng)過。

            鮮于樞和趙孟頫是一對惺惺相惜的藝術(shù)知己。用趙孟頫的原話來說“契合無間言,一見同宿昔”、“書記往來間,彼此各有得”。他們不但“奇文既同賞,疑義或共析”,而且“絕妙晉唐帖”、“最后得玉鉤”也一起“握手傳玩余,歡喜見顏色。”(2)在趙孟頫尚未到京師之前,鮮于樞已經(jīng)向田衍等友朋大力宣揚趙孟頫,說他:神情簡遠,若神仙中人。在趙孟頫尚沉迷于宋高宗書法時,鮮于樞又一語驚醒夢中人:令其從右軍入手。自此趙孟頫得書法大進,氣韻格調(diào),游刃于晉人之間,為他成為元代書壇的書壇巨擘奠定了基礎(chǔ)。鮮于樞、趙孟頫均擅古琴。鮮于樞覓得許旌陽手植桐,斫了“震雷”、“震余”兩架古琴,并把“震余”送了趙孟頫。

            元朝初年,以杭嘉湖為中心活躍著一個特殊的文人群體,他們經(jīng)常舉行類似“雅集”的活動。一起論文說藝、賞書觀畫、聆聽古琴為樂事。“雅集”的地方往往是富有收藏者的家中,鮮于樞的困學齋似乎是“雅集”的中心之一。參加的人既有宋朝的遺民,如周密等;又有元朝的官吏,如喬簣成、仇鍔等;既有書畫名家,如趙孟頫、鮮于樞等,也有收藏家張謙等。

          鵲橋仙

          元代鮮于樞

          青天無數(shù)。白天無數(shù)。綠水繞灣無數(shù)。灞陵橋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里路。

          來時春暮。去時秋暮。歸去又還春暮。人生七十古來稀,好相看、能得幾度。

          題董北苑山水

          元代鮮于樞

          愛山不得山中住,長日空吟憶山句。偶然見此虛堂間,頓覺還我滄洲趣。

          陰厓絕壑雷雨黑,蒼藤老木蛟龍怒。岸石犖確溪澗闊,知有人家入無路。

          題趙模拓本蘭亭后

          元代鮮于樞

          蘭亭化身千百億,貞觀趙模推第一。百家聚訟謾紛紜,正傳寧到山中石。

          論書當論氣韻神,誰與癡兒較形質(zhì)。想當填郭斷手初,帝與歐虞皆太息。

          華鯨引

          元代鮮于樞

          石上桐孫美如玉,化作長鯨喚僧粥。香嚴一擊六根開,剝落皮毛換凡骨。

          中郎卻顧中散驚,初非爨下鳴不平。批鱗拔角就繩墨,龍門綠綺瘖無聲。

          赤烏行

          元代鮮于樞

          木之用髹漆,初以為美觀。睹茲赤烏材,乃知漆為木之九轉(zhuǎn)丹。

          風雨霜露不能入,所以遠歷晉魏猶堅完。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經(jīng)千年。

          高尚書夜山圖

          元代鮮于樞

          世人看山在山下,李侯看山向絕頂。世人畫山畫白日,李侯畫山摹夜景。

          絕頂看山山更奇,夜景摹出人少知。遠山蒼蒼近山黑,巖樹歷歷汀樹微。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色噜噜的亚洲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