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人 > 唐代詩人 > 張纮

          張纮簡介

          張纮 張纮(151—211年),字子綱,廣陵人。東吳謀士,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孫策平定江東時親自登門邀請,張纮遂出仕為官。后來,張纮被派遣至許都,任命侍御史。但孫權繼位時張纮又返回了東吳,任長史之職。張纮后來建議孫權遷都秣陵,孫權正在準備時張纮病逝,其年六十歲。孫權為之流涕。 ...〔? 張纮的詩文(5篇)張纮的名句(1條)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張纮年輕時游學京都,曾曾跟博士韓宗學習易經(jīng)和歐陽尚書,又到外黃跟濮陽闿學習韓詩、禮記和左氏春秋,后回到本郡,被薦舉為茂才,當時大將軍何進、太尉朱俊、司空荀爽辟他為掾,他都拒絕應召,避亂來到江東。孫策創(chuàng)建基業(yè)時,張纮便投靠了孫策。孫策上表任他為正議校尉,后跟隨孫策征伐丹楊。孫策親臨戰(zhàn)斗前線,張纮勸諫說:“主將是籌謀劃策的角色,三軍命運全依托于他,不可輕率行動,親身與區(qū)區(qū)小寇對陣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讓全國上下為您的安危而擔心受嚇。”

          文理意正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孫策派遣張纮奉獻奏章到許昌,被留在那里擔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都和他親近友善。曹操聽說孫策去世,打算趁東吳舉喪期間進行征伐,張纮對他進行勸諫,認為乘人喪事而用兵,既有違傳統(tǒng)的道義,如果攻而不勝,還會使兩方結仇而丟棄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機會厚待東吳。曹操聽取了他的意見,當即上表任孫權為討虜將軍,兼會稽太守。曹操想讓張纮勸引孫權歸降,外任張纮為會稽東部都尉。陳琳著有《武庫賦》,張纮讀后寫信稱贊陳琳的文才。陳琳卻說與張纮及張昭兩人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孫權對群臣大多直接稱呼其字,唯獨稱呼張昭為張公,稱張纮為東部,可見孫權對二人的器重。

          共施經(jīng)略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孫權任命張纮為長史,隨軍征討合肥。孫權率領輕騎準備親自前往突擊敵人,張纮勸諫說:“兵器即是兇器,戰(zhàn)爭即是兇險。現(xiàn)在您依恃旺盛雄壯的氣勢,輕視強大兇暴的敵人,三軍將士,無不寒心,雖說斬敵將奪敵旗,威震敵軍,但這只是偏將的責任,而不是主帥所干的事情。希望您抑制住孟賁、夏育那樣的勇猛魯莽,胸懷成為王霸的大計。”孫權接受了他的建議而放棄了行動。
            回師后,第二年孫權準備再次出兵,張纮又勸諫說:“自古以來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雖有皇靈輔佑在上,文德傳揚于下,也要依靠武功來昭其勛績。然而武功貴在因時而取,然后才建樹威勢。如今您正遭遇漢家四百年未有之厄運,有扶助危難之功業(yè),理當暫且隱伏偃息軍隊,廣泛開墾農耕,任賢使能,務須崇尚寬和仁惠政策,順應天命來施行誅討,這樣就可以不勞師動眾而天下平定。”于是孫權便停止了軍事行動。

          臨終囑咐
            張纮建議應當離開吳郡移都秣陵,孫權依從其說。孫權讓張纮回吳郡接來家眷,走在半路上張纮病逝。臨死前,他授意兒子張靖給孫權留下書箋說:“自古以來有國有家之人,都想修治德政來興隆盛世,至于他們的治理,大多沒有理想的結果。并非沒有忠臣良將相輔佐,不是不明白治國的根本,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好惡情感,不善于聽取意見。人之常情是畏難趨易,喜好相同的意見而討厭不同的意見,這與治世法則正好相反。《易傳》有言‘從善如登山,學壞如崩山’,是說學好不容易。君主繼承數(shù)代相傳的基業(yè),憑借自然的趨勢,掌握著駕御群臣的八柄權威,樂于做好做的事、聽好聽的話,無須向他人索求什么,而忠臣心懷難于進用的治國之術,說出逆耳的忠言,兩者不能相互合意,不也是理所當然嗎?不合就會產(chǎn)生隔閡,巧言令色之人便乘虛而入,君主就會被假忠迷惑眼睛,貪戀小人的恩愛,于是賢愚混雜,長幼失序,這些情況產(chǎn)生的原因,是人情關系擾亂了正常的統(tǒng)治秩序。故此圣明的君主醒悟到這一點,如饑似渴地尋求賢才,不厭其煩地接受忠諫,克制感情、減抑情欲,為了道義而割舍恩愛,在上者無偏頗錯誤的任命,在下者也就絕了非分之念。您應當加以三思,忍受辱垢、掩藏鋒芒,以成就仁義澤被天下的大業(yè)。”張纮卒年六十。孫權看了他的遺書涕泣交流。張纮著有詩賦銘誄十多篇。

          閨怨

          唐代張纮

          去年離別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

          征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

          雜曲歌辭。行路難

          唐代張纮

          君不見溫家玉鏡臺,提攜抱握九重來。
          君不見相如綠綺琴,一撫一拍鳳凰音。人生意氣須及早,
          莫負當年行樂心。荊王奏曲楚妃嘆,曲盡歡終夜將半。

          和呂御史詠院中叢竹

          唐代張纮

          聞君庭竹詠,幽意歲寒多。嘆息為冠小,良工將奈何。

          知府伯常度支宿熙春臺輒成拙詩上寄

          唐代張纮

          云藏雨意明還暗,水激溪聲斷復來。恨君不且留千騎,同折巖花對酒杯。

          瑰材枕箴

          唐代張纮

          彧彧其文,馥馥其芬。出自幽阻,升于氈茵。允瑰允麗,惟淑惟珍。

          安安文枕,貳彼弁冠。冠御于晝,枕式于昏。代作充用,榮巳寧身。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高清在线|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性色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7777|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亚洲成AV人网址|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粉嫩美白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丁香|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