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荀道士歸廬山
送荀道士歸廬山。唐代。李端。 先生歸有處,欲別笑無言。綠水到山口,青林連洞門。月明尋石路,云霽望花源。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唐代]:李端
先生歸有處,欲別笑無言。綠水到山口,青林連洞門。
月明尋石路,云霽望花源。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先生歸有處,欲別笑無言。綠水到山口,青林連洞門。
月明尋石路,雲(yún)霽望花源。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唐代·李端的簡介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xiàn)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xiàn)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
? 李端的詩(218篇) 〕
宋代:
慕容彥逢
鄉(xiāng)賦蒙收一日長,文闈恩地自宗房。摳衣獲造芝蘭室,猶認當年月桂香。
鄉(xiāng)賦蒙收一日長,文闈恩地自宗房。摳衣獲造芝蘭室,猶認當年月桂香。
宋代:
陳長方
浮云聚散復西東,此處容君一線通。
全體露時如不領,問君何日解相逢。
浮雲(yún)聚散複西東,此處容君一線通。
全體露時如不領,問君何日解相逢。
元代:
方回
我家黃山百里遠,兩峰插天翠如剪。
歸心久落故溪云,柁轉不由船不轉。
我家黃山百裡遠,兩峰插天翠如剪。
歸心久落故溪雲(yún),柁轉不由船不轉。
宋代:
蘇轍
少年不辦求良藥,老病無疑生白須。
下種已遲空悵望,無心猶幸省工夫。
少年不辦求良藥,老病無疑生白須。
下種已遲空悵望,無心猶幸省工夫。
宋代:
孔平仲
驅馬汴河西,從此游帝鄉(xiāng)。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
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
驅馬汴河西,從此遊帝鄉(xiāng)。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
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
宋代:
耶律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后,幾度窮兵戰(zhàn)不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後,幾度窮兵戰(zhàn)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