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英公大師歸終南
送英公大師歸終南。宋代。呂端。 衡岳煙蘿紫閣云,名高湖外晚游秦。清詞古學儒生業,圓笠方袍釋子身。竹杖拄歸山里寺,篆書留與世間人。我疑簪組成為縛,空仰吾師去路塵。
[宋代]:呂端
衡岳煙蘿紫閣云,名高湖外晚游秦。
清詞古學儒生業,圓笠方袍釋子身。
竹杖拄歸山里寺,篆書留與世間人。
我疑簪組成為縛,空仰吾師去路塵。
衡嶽煙蘿紫閣雲,名高湖外晚遊秦。
清詞古學儒生業,圓笠方袍釋子身。
竹杖拄歸山裡寺,篆書留與世間人。
我疑簪組成為縛,空仰吾師去路塵。
唐代·呂端的簡介
呂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現廊坊安次區)人。北宋名臣,后晉兵部侍郎呂琦之子、尚書左丞呂馀慶之弟。呂端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學上進。 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蔭補千牛備身。后周時為著作佐郎、直史館。至道元年(995年)拜相,出任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門下侍郎、兵部尚書。為政識大體,以清簡為務。太宗稱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駕崩后,呂端力挫陰謀,扶立太子真宗即位,以功加右仆射。咸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平三年(1000年),呂端去世,年六十六。追贈司空,謚號“正惠”。《全宋詩》錄其詩二首。
...〔
? 呂端的詩(3篇) 〕
唐代:
方干
散拙亦自遂,粗將猿鳥同。飛泉高瀉月,獨樹迥含風。
果落盤盂上,云生篋笥中。未甘明圣日,終作釣漁翁。
散拙亦自遂,粗將猿鳥同。飛泉高瀉月,獨樹迥含風。
果落盤盂上,雲生篋笥中。未甘明聖日,終作釣漁翁。
明代:
謝榛
闔閭城外幾烽煙,非復淮陽臥閣年。坐嘯江山奇策定,仰看星斗壯心懸。
石頭云逐東征馬,揚子波回北餉船。亂后不堪吳稅重,行春海上問荒田。
闔閭城外幾烽煙,非複淮陽臥閣年。坐嘯江山奇策定,仰看星鬥壯心懸。
石頭雲逐東征馬,揚子波回北餉船。亂後不堪吳稅重,行春海上問荒田。
明代:
袁宏道
壁上苔痕字,回頭十二年。方平猶眼底,江令是生前。
童子來扶杖,山僧試煮泉。浪中驚準出,塔下古蛟眠。
壁上苔痕字,回頭十二年。方平猶眼底,江令是生前。
童子來扶杖,山僧試煮泉。浪中驚準出,塔下古蛟眠。
宋代:
李新
霧捲馬蹄塵自起,東風送渡咸陽水。故園花木綠成圍,猶向關中見桃李。
聞道春前雪最深,行人僵死薪如金。羲和不肯為日馭,潛入北海分幽陰。
霧捲馬蹄塵自起,東風送渡鹹陽水。故園花木綠成圍,猶向關中見桃李。
聞道春前雪最深,行人僵死薪如金。羲和不肯為日馭,潛入北海分幽陰。
明代:
王弘誨
徑轉疑無路,溪迷別有槎。亂山一鳥道,深樹幾人家。
旅食隨田舍,村醪趁野花。輿圖窮島嶼,黎庶遍桑麻。
徑轉疑無路,溪迷別有槎。亂山一鳥道,深樹幾人家。
旅食隨田舍,村醪趁野花。輿圖窮島嶼,黎庶遍桑麻。
宋代:
汪元量
夜來大醉別衡陽,今日長吟下楚湘。
翠藻青蘋魚市井,白蘋紅蓼雁家鄉。
夜來大醉別衡陽,今日長吟下楚湘。
翠藻青蘋魚市井,白蘋紅蓼雁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