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歲
守歲。唐代。李治。 今宵冬律盡,來朝麗景新。花馀凝地雪,條含暖吹分。綬吐芽猶嫩,冰□已鏤津。薄紅梅色冷,淺綠柳輕春。送迎交兩節,暄寒變一辰。
[唐代]:李治
今宵冬律盡,來朝麗景新。花馀凝地雪,條含暖吹分。
綬吐芽猶嫩,冰□已鏤津。薄紅梅色冷,淺綠柳輕春。
送迎交兩節,暄寒變一辰。
今宵冬律盡,來朝麗景新。花馀凝地雪,條含暖吹分。
綬吐芽猶嫩,冰□已鏤津。薄紅梅色冷,淺綠柳輕春。
送迎交兩節,暄寒變一辰。
唐代·李治的簡介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
? 李治的詩(18篇) 〕
明代:
陳履
酌酒英州道,臨風淚滿裾。南還難舍汝,北去重愁予。
祇為微名累,翻令定省疏。季方應念此,晨夕奉興居。
酌酒英州道,臨風淚滿裾。南還難舍汝,北去重愁予。
祇為微名累,翻令定省疏。季方應念此,晨夕奉興居。
宋代:
張方平
不必山林遠,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月,高客共琴樽。
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
不必山林遠,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月,高客共琴樽。
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