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俠篇
游俠篇。魏晉。張華。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明。龍虎方交爭,七國并抗衡。食客三千余,門下多豪英。游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魏晉]:張華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明。
龍虎方交爭,七國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門下多豪英。
游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
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
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
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
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
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明。
龍虎方交爭,七國并抗衡。
食客三千餘,門下多豪英。
遊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
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
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
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
美哉遊俠士,何以尚四卿。
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譯文
風度翩翩的戰國四公子,在那個戰亂的時代成就了自己的賢達之名。那時龍爭虎斗,戰國七雄相互抗衡。但他們之所以成就自己的萬古美名,多是依靠他們招徠的門下食客。孟嘗君出函谷關,依靠門客學雞叫,才得以順利通過。信陵君救趙國后,留居趙國,后秦攻打魏國,魏王召信陵君回來,秦兵不再敢伐魏。秦兵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平原君到楚地求救,靠毛遂說服了楚王,楚國才出兵相救。春申君曾經游說秦王,才使楚國太子得以還楚。游俠之士真是賢明,但他們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我則與那些游俠士不同,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為師。
注釋
四公子:指戰國時期的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
七國:指戰國七雄。
縱橫:指無拘無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孟嘗”兩句:指孟嘗君出函谷關,依靠門客學雞叫,才得以順利通過。
“信陵”兩句:指信陵君救趙國后,留居趙國,后秦攻打魏國,魏王召信陵君回來,秦兵不再敢伐魏。
趙勝:即平原君。
詛:以福禍之言在神前相約定。
黃歇:指春申君。
荊:楚國別名。
老、彭:老子、彭祖。
張華的詩風表現了由魏到晉的過渡。他的《游俠篇》模仿曹植的《名都篇》,詩中贊賞游俠之士和戰國四公子的賢明。
唐代·張華的簡介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張華工于詩賦,詞藻華麗。編纂有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隋書·經籍志》有《張華集》十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張茂先集》。張華雅愛書籍,精通目錄學,曾與荀勖等人依照劉向《別錄》整理典籍。《宣和書譜》載有其草書《得書帖》及行書《聞時帖》。
...〔
? 張華的詩(54篇) 〕
宋代:
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盡性時。若圣與仁雖不敢,樂天知命又何疑。
恢恢志意方閑暇,綽綽情懷正坦夷。心逸日休難狀處,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盡性時。若聖與仁雖不敢,樂天知命又何疑。
恢恢志意方閑暇,綽綽情懷正坦夷。心逸日休難狀處,堯夫非是愛吟詩。
清代:
陳忠平
田居半遺世,鵝鴨自成群。偶識成知己,時來喚采芹。
村頭歸野鶴,山角響孤云。薄醉渾難覺,悠然戴夕曛。
田居半遺世,鵝鴨自成群。偶識成知己,時來喚采芹。
村頭歸野鶴,山角響孤雲。薄醉渾難覺,悠然戴夕曛。
明代:
謝榛
闔閭城外幾烽煙,非復淮陽臥閣年。坐嘯江山奇策定,仰看星斗壯心懸。
石頭云逐東征馬,揚子波回北餉船。亂后不堪吳稅重,行春海上問荒田。
闔閭城外幾烽煙,非複淮陽臥閣年。坐嘯江山奇策定,仰看星鬥壯心懸。
石頭雲逐東征馬,揚子波回北餉船。亂後不堪吳稅重,行春海上問荒田。
宋代:
周文璞
伏事三茅過一生,癡心不望羽車迎。
舊時手種黃龍子,今解升云入太清。
伏事三茅過一生,癡心不望羽車迎。
舊時手種黃龍子,今解升雲入太清。
宋代:
紹興卜者
金紫玉青世所稀,牡丹花下探天機。
仙游秀水真消息,身傍御爐香滿衣。
金紫玉青世所稀,牡丹花下探天機。
仙遊秀水真消息,身傍禦爐香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