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佚名的詩 > 挽舟者歌

          挽舟者歌

          [兩漢]:佚名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

          今我挽龍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

          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尸。

          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挽舟者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的哥哥去東征高句麗,已經在青山下活活餓死。

          我今日為皇帝龍舟拉纖,被困在這千里長的隋堤。

          現如今普天下正鬧饑荒,一路上已沒有多少糧米。

          望前方還有長長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

          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嘆,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

          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傷,高堂二老不見兒的影子。

          怎能遇到一位俠義之人,憐憫這不知姓名的尸體。

          引領這個孤魂返回故鄉,背負這白骨回到家中去。

          注釋

          征遼東:遼東:郡、國名。戰國燕置郡,轄境相當于今遼寧大凌河以東。西晉改為國。十六國后燕末地入高句麗。隋大業七年至十年(611-614),煬帝三次東征高句麗。

          青山:在今遼寧義縣東北。

          挽龍舟:在岸上牽引帝王所乘的船。

          隋堤:煬帝開通濟渠,沿河筑堤種柳,謂之隋堤。

          方:正當。

          路糧:途中所需糧米。些:少量。

          安:如何、怎么。

          枕:橫躺。一作“惋”。

          悲損:因悲傷而瘦損。

          老:長輩,老父、老母。

          義男兒:仗義的男子漢。

          無主尸:設想自己死后,尸體無人料理。

          負:背,擔負。

          參考資料:

          1、季鎮淮.歷代詩歌選(上冊):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184頁

          2、呂樹坤.著名古典小說詩詞賞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29-30

          挽舟者歌創作背景

            隋煬帝即位后,大興土木,營建東都洛陽及各處離宮四十余所;他還增筑長城,開鑿運河,并發動了對吐渾和高麗的大規模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這首民謠,就是隋大業十三年(616年),隋煬帝三下江都時,挽舟民夫們感于處境所作。

          參考資料:

          1、賀新輝.古詩鑒賞辭典(下):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1552-1553頁

          挽舟者歌鑒賞

            開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語言、自己親歷的事實,控訴了隋煬帝發動戰爭和三下江都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我兒征遼東,餓死青山下。”隋煬帝在大業八、九、十三年曾三次東征高麗,僅大業八年一次,就分十二路發兵一百一十三萬余人,戰死者不下三十萬。接著,就以“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來說明這種災難簡直是接二連三。“龍舟”,隋煬帝南下江都時特制的一種大船,據《通鑒·隋紀》載,龍舟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共四層,上有正殿、內殿、朝堂及許多其他房屋。兒子被征去打仗餓死途中的余痛未消,自己又被征來拉纖,這已經夠痛苦了,更痛苦的是也被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困境。

            “方今”以下四句,即具體敘述自己所處的困境:當今普天下的收成都不好,路上的口糧簡直沒有一點點(“些小”),這一去路程有三千里,路遙無糧性命怎能保,恐怕是要死在路上了。“方今天下饑”一句,似輕實重,看似在解釋“路糧無些小”的原因,實則已將普天之下民不聊生的境況概括反映了出來。看來,不僅是歌者陷入了“路糧無些小”,“此身安可保”的困境,大多數纖夫、普天下的百姓,怕也都要為無糧而喪命了。

            “寒骨”以下四句,是歌者想像自己死后的情景:我的尸骨將被拋撒在荒郊野外,任憑風吹日曬;游蕩異鄉的孤魂,將在煙霧荒草間哭泣。家中的妻子,將因悲傷而哭壞身體;父母雙親將因盼我歸去而望穿雙眼。這是何等凄慘的畫面。這雖是歌者設想死后的情景,但卻是十分真實的。無論遠征軍士也罷,無論遠行民夫也好,該有多少人暴死荒郊,該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兒子餓死青山、全家悲痛欲絕的情景,他都是親歷了的。因此,對自己死后的情景也就描繪逼真。

            “安得”第四句,是訴說自己惟一的希望。歌者已自料必死,且尸陳異鄉,因此,他只希望能有個義氣男兒,將他這無人認領的尸體焚燒,把他的骸骨運回鄉里,把他的亡靈引渡回家。這歌者競不作活著歸來之想,而把能將骨骸運回作為惟一的希望,其情也可哀,其境也可知。這是他對“義男兒”的希望,同時也是對逼迫他陷入死亡境地的統治者的控訴。若無隋煬帝的重賦繁役,他何以必死。把人逼到將尸骨運回便算幸運,這是一個何等黑暗殘暴的社會。

            這是一首直接表達人民悲痛和憤恨的民歌。它全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控訴了隋煬帝給人民造成的災難,高度概括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語言質樸凝重,情感真切動人。

          佚名簡介

          唐代·佚名的簡介

          ...〔 ? 佚名的詩(421篇)

          猜你喜歡

          有感

          清代呂兆麒

          沈醉西風有底愁,冰輪重見月如鉤。爐藏桂燼香猶爇,鐙灺蘭缸焰未收。

          可憶婿鄉騎竹馬,難從童阜問金牛。輸他意緒澄于水,靜夜吟詩獨倚樓。

          約陸菊裳同年游虎邱欲雪不果菊以詩代簡次韻答之二首 其二

          曹家達

          遙天擘云絮,終朝息塵慮。山頭凍殺雀,夢魂自來去。

          酬王十八見招

          唐代武元衡

          王昌家直在城東,落盡庭花昨夜風。
          高興不辭千日醉,隨君走馬向新豐。

          游羅浮四首 其四

          明代劉存業

          抱被相隨石室中,天雞初唱海濤紅。晦明不定山頭日,呼舞無端谷口風。

          前輩書題空石蘚,野人心思只云松。神仙骨相知誰是,更踏飛云最上峰。

          送水云歸吳

          鄭惠真

          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

          歸見林逋煩說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上清宮梅同座主閒閒公賦

          金朝李獻能

          厭住盧家白玉堂,琳宮瀟灑占年芳。光生琪樹風霜古,影占銀潢月露涼。

          物外根株本仙種,世間紅紫避嚴妝。遨頭詞伯今何遜,一笑詩成字字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jjzz亚洲亚洲女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w码欧洲s码免费|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下载|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 亚洲人妻av伦理|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亚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