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無月
元夕無月。清代。丘逢甲。 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清代]:丘逢甲
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譯文
滿城燈火蕩漾著一片春煙,
天色陰沉,月亮隱在海天的那邊。
看到鰲山燈彩,引起了仙人流淚,
海外的神山已經沉淪三年!
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見月光,
美麗的月亮大概在臺灣故鄉。
想到海天之外去尋找明月,
半夜里做夢,神魂飛渡重洋。
注釋
元夕:農歷正月十五之夜。
六鰲句:鰲同鼇,《列子·湯問》:“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鰲”,又《摭遺》:“李白自稱海上釣鰲客,謁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為鉤線?”后來詩家就常用釣鰲客來比喻豪邁有為的人。這里借指鰲山,是把燈彩迭成山的形狀;仙是作者自比,因看鰲山燈彩聯想到后句的神山淪沒而傷心流淚。
神山:《史記·秦始皇紀》:“海中有三神仙: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這里指臺灣島。
五更:以前把一夜分成五更,一更大約兩小時,此處指深夜。鯤洋:臺灣南部有??诿喏H身臺灣島,鯤洋,指臺灣海峽。
唐代·丘逢甲的簡介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詩人。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辛亥革命后以倉海為名。祖籍嘉應鎮平(今廣東蕉嶺)。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臺灣彰化,光緒十四年(1887年)中舉人,光緒十五年登進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臺灣,到臺灣臺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后又于臺灣的臺南和嘉義教育新學。
...〔
? 丘逢甲的詩(1115篇) 〕
:
明馀慶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
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
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明代:
韓上桂
浣沙溪上纻羅輕,少小吹笙學鳳鳴。近水荷花貪并蒂,依人燕雀羨雙成。
舞長自喜迎仙袂,燭滅何須絕客纓。已遣風光牽宿醉,獨無涼雨解新酲。
浣沙溪上纻羅輕,少小吹笙學鳳鳴。近水荷花貪并蒂,依人燕雀羨雙成。
舞長自喜迎仙袂,燭滅何須絕客纓。已遣風光牽宿醉,獨無涼雨解新酲。
:
陳肇興
銅瓶紙帳鎮相宜,一種清寒世少知。得氣本來能耐冷,出群原不在多姿。
相逢縞袂霜千朵,散盡黃金月一枝。悟得此中真意處,白描還要性靈詩。
銅瓶紙帳鎮相宜,一種清寒世少知。得氣本來能耐冷,出群原不在多姿。
相逢縞袂霜千朵,散盡黃金月一枝。悟得此中真意處,白描還要性靈詩。
明代:
皇甫汸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
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熟,散金惟欲會鄉人。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
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熟,散金惟欲會鄉人。
明代:
杜瓊
紅塵道上馬紛紛,延綠亭中杳不聞。
日轉長林移樹影,雨余芳徑長苔紋。
紅塵道上馬紛紛,延綠亭中杳不聞。
日轉長林移樹影,雨餘芳徑長苔紋。
近代:
余菊庵
昔同潦倒負清狂,一別卅年各自忙。今日相逢何限感,危機躲盡鬢盈霜。
昔同潦倒負清狂,一別卅年各自忙。今日相逢何限感,危機躲盡鬢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