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陶淵明的詩 > 桃花源詩

          桃花源詩

          [魏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

          愿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桃花源詩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秦王暴政亂綱紀,賢士紛紛遠躲避。

          四皓隱居在商山,有人隱匿來此地。

          往昔蹤跡消失盡,來此路途已荒廢。

          相喚共同致農(nóng)耕,天黑還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濃蔭,莊稼種植按節(jié)氣。

          春蠶結繭取長絲,秋日豐收不納稅。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雞犬互鳴吠。

          祭祀仍遵古禮法,衣裳沒有新款式。

          兒童歡跳縱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開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雖無年歷記時日,四季推移自成歲。

          歡快安逸樂無窮,哪還需要動知慧?

          奇蹤隱蔽五百歲,一朝開放神奇界。

          浮薄淳樸不同源,轉眼深藏無處覓。

          請問世間凡夫子,可知塵外此奇跡?

          我愿踏乘輕云去,高飛尋找我知己。

          注釋

          嬴(yíng)氏:這里指秦始皇嬴政。

          黃綺:漢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黃公、綺里季的合稱。此指商山四皓。

          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詞,無義。逝:離去,即逃至山中。

          往跡:人或車馬行進所留下的蹤跡。湮(yān):埋沒。

          相命:互相傳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

          從:相隨。所憩:休息的處所。

          菽(shū):豆類。稷(jì):谷類。藝:種植。

          靡(mǐ):沒有。

          曖(ài):遮蔽。

          俎(zǔ)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兩種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

          衣裳(cháng):古時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童孺(rú):兒童。

          班白:指須發(fā)花白。班,通“斑”。詣(yì):玩耍。

          節(jié)和:節(jié)令和順。

          紀歷:紀年、紀月、紀日的歷書。

          成歲:成為一年。

          余樂:不盡之樂。

          于何:為什么,干什么。

          五百:五百年。從秦始皇到晉太元中的五百多年。

          神界:神奇的界域。

          淳:淳厚,指桃源山中的人情風尚。薄:浮薄,指現(xiàn)實社會的人情世態(tài)。

          旋:很快。幽蔽:深暗。

          游方士:游于方外之士。

          塵囂:世間的紛擾、喧囂。

          躡(niè):踩。

          契(qì):契合,指志同道合的人。

          參考資料:

          1、龔 望.陶淵明集評議.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128-130

          2、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90-296

          3、鄧小軍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510-513

          桃花源詩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陶淵明晚年,約為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的作品。元熙三年(421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陶淵明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90-296

          桃花源詩鑒賞

            陶淵明寫桃花源,用了散文與詩兩種文體。《桃花源記》主要是描寫漁人出入桃花源的經(jīng)過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桃花源詩》是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寧。《桃花源詩》內(nèi)容豐富,對于了解陶淵明描寫桃花源的意圖和生活理想很有幫助。

            詩分三段。開頭六句為第一段,敘述、說明桃花源中人的來歷,跟《桃花源記》中所記“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意思大體相同。但詩中具體列出黃(夏黃公)、綺(綺里季)避秦時亂到高山的實例,來暗示桃花源中人與這些古代賢者志趣一致,或者說,正是那些賢者帶他們到桃花源的。

            中間十八句為第二段,介紹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寫桃花源里人參加勞動,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相命肆農(nóng)耕”,是說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稅”,是說到了秋收時,勞動果實歸勞動者所有,用不著向官府繳納賦稅,說明沒有封建剝削和壓迫。“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和《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相照應,兩句意思大體一致。接著寫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仍然保持著古代的禮儀,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樣。孩子們縱情地歌唱,老人們自由自在地游樂。最后寫那里的一切都是順應自然,怡然自得。隨著季節(jié)的自然變化調(diào)節(jié)生活和勞作,所以連歷法也用不著,更不用竭盡思慮、費心勞神了。

            最后八句為第三段,詩人發(fā)表議論和感慨。“奇蹤隱五百”,是說從秦到晉,桃花源中人隱居了五百年(概數(shù),實際是約六百年)。“一朝敞神界”是說桃花源被漁人發(fā)現(xiàn),泄露了這個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復還幽蔽”,是說桃花源剛敞開又立即與外界隔絕,也就是《桃花源記》中所說的“遂迷,不復得路”。既然漁人離開桃花源時已“處處志之”,那么怎么會再也找不著呢?其實這個問題在《桃花源詩》里已經(jīng)作了回答,那就是“淳薄既異源”,意思是說,世俗生活的淺薄與桃花源中民風的淳樸,是格格不入,絕然不同的。如果真在那么一個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給劉子驥他們找到了,那么,它就不能獨立存在。東晉末期,戰(zhàn)亂頻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詩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寫得那么安寧、和諧,這正是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一種否定。千余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對桃花源的有無進行過探討。有人說,避亂逃難時,確實有許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窮鄉(xiāng)僻壤去過理想的生活。但顯然不能據(jù)此而把這個理想與桃花源等同起來,因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詩人理想化了的。“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游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塵囂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愿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這是詩人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駕起輕風,騰飛而起,去追求那些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們(其中包括詩的開頭所說的古代賢者和桃花源中人)。

            據(jù)蕭統(tǒng)《陶淵明傳》記載:“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無弦琴是彈奏不出聲音的,撥弄它是為了“寄其意”,描寫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雖然超塵脫俗,無法實現(xiàn),卻也正是為了“寄其意”。

            從以上簡單的分析來看,《桃花源詩》在有些方面確比《桃花源記》寫得更為具體、詳細。《桃花源記》局限于寫漁人的所見所聞,漁人在桃花源逗留時間不長,見聞有限。而《桃花源詩》顯得更為靈活自由,也便于詩人直接抒寫自己的情懷,因此讀《桃花源記》不可不讀《桃花源詩》。

            《桃花源詩》和《桃花源記》都是描寫同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但并不讓人覺得重復。《記》是散文,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節(jié),有人物,有對話,描寫具體,富于小說色彩;《詩》的語言比較質樸,記述桃源社會的情形更加詳細。《記》是以漁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處處寫漁人所見,作者的心情、態(tài)度隱藏在文本之后,而《詩》則由詩人直接敘述桃源的歷史狀態(tài),并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感慨與愿望,二者相互映照,充分地顯示桃花源的思想意義和審美意義。

            有人認為《桃花源詩》贊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種消極、倒退的表現(xiàn)。這其實是沒有真正領會詩人寫作的本意。所謂“古法”,雖是一種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會的淳樸,而并非是要開歷史的倒車;所謂“于何勞智慧”實際是對世俗生活中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表示憎惡與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淵明是一個“有志天下”“欲為為而不能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報負而無法實現(xiàn),這才是他的思想本質。

          陶淵明簡介

          唐代·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 陶淵明的詩(216篇)

          猜你喜歡

          題墨竹五首 其三

          劉崧

          零亂黃金錯,參差碧玉筒。何似明月下,臨水聽秋風。

          宿宛陵書院

          明代程敏政

          自從刪述來,詩道幾更變。騷些無遺聲,漢魏起群彥。

          謝絕及宋沈,入眼已蔥茜。頹波日東馳,李杜出而殿。

          翟好問

          明代楊基

          愛爾山城隱,柴門對縣衙。

          酒資千畝苧,生計一園瓜。

          次韻昌叔詠塵

          宋代王安石

          塵土輕飏不自持,紛紛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煙霧,散在人間要路岐。

          一世競馳甘睬目,幾家清坐得軒眉。超然祇有江湖上,還見波濤恐我時。

          喜雨應吳太參二首 其二

          明代孫偉

          坐聽檐虛瀉沸濤,也知真宰養(yǎng)民膏。北窗夢覺增絺绤,南畝人歸罷桔槔。

          鄉(xiāng)賽入村喧社鼓,野塘生水受漁舠。雨師先及公田足,為報官家撫字勞。

          雜詩九首 其七

          明代王廷陳

          芳春驟青驪,遨游楚江濱。道旁若堂封,云是呂王墳。

          衢路化陌阡,臺館盡燒焚。陰風嘯寒鴟,古隧翔狐群。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男人天堂2022|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亚洲日本韩国在线|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精品7亚洲午夜a|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亚洲五月午夜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