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頎的詩 > 送劉昱

          送劉昱

          [唐代]:李頎

          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北風吹五兩,誰是潯陽客。

          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

          送劉昱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八月的蘆葦和江邊的浪花都是白色的。

          北風吹著候風器,誰才是潯陽的客人呢?

          雨后天晴,鸕鶿在山頭停留,揚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

          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島上,可以聽到沙灘邊大雁的鳴叫。

          注釋

          劉昱(yù):作者的友人。

          葦(wěi):蘆葦。李時珍《本草綱目》:“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

          浪頭:掀起的波浪。

          五兩:古代的候風器,用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而成。

          潯(xún)陽: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稱。

          鸕鶿(lú cí):一種鳥,也叫水老鴉、墨鴉、魚鷹,屬于鵜形目鸕鶿科。

          郭:外城。

          金陵:今江蘇南京的古稱。

          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參考資料:

          1、王力.《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3月第2版

          送劉昱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頎宦游江南送別朋友劉昱時所作。劉昱不知何許人,從詩中可考見的,他與李頎是朋友,但關系并不十分密切,兩人當時同在鎮江揚州這一帶。八月間,劉昱溯江西上,準備到九江去,李頎作此詩送別。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08-109

          送劉昱鑒賞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在有情無情之間,著筆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應酬。

            詩一開頭,就以景襯情,渲染了離別的氣氛:“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八月秋意涼,岸邊的葦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頭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風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風力打濕葦花,葦花則隨風而撲向浪花,兩者似乎渾然一“白”了。這“白”,不是嚴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涼秋八月之白,既不絢爛,也不凜烈,而是素凈蕭疏。此詩將蘆花與秋江浪花聯想在一起,讓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純潔的友情之愛白浪滔天——那種“蘆花一白萬頃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構成了雪花一樣翻騰的江水了。其時,北風吹動船桅上的“五兩”,似乎在催趕著離客。“潯陽客”,表明了船的去處。潯陽,在鎮江的西南方,北風恰是順風。看來,船就要趁好風而開動了。那么,“誰是潯陽客?”當然是劉昱,這一點,詩人明白,讀者也明白。然而詩卻故意用設問句式,使文氣突起波瀾,增強了韻味。八月風高,葦寒浪白,誰也不會愿意風行水宿。眼前劉昱偏偏要冒風波而遠去潯陽,因而“誰是”一問,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劉昱且住為佳。詩心至此而更曲,詩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劉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風吹著五兩,何況雨止潮生,又具備了揚帆啟碇的條件。“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這兩句并不是泛泛寫景,而是既暗示離客之將行,又補點出啟行的地點(鸕鶿山當在鎮江一帶,其地已不可考)。而詩由此也已從前面的入聲十一陌韻而轉用八庚韻,給人以清新之感,與這兩句所表現的秀麗景色是十分和諧的。于是,劉昱在這風高潮漲雨霽天晴之時走了。詩人佇立凝望著遠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會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一般送客詩,往往易落入送別時依依不舍,分別后惆悵獨歸這一窠臼,而李頎卻把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設想。身在此,而心隨友人遠去。后來北宋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用的也是這種手法。詩人推想劉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邊了,那時,耳邊會傳來一陣陣凄涼的雁叫聲。葦中有雁,這是常見的,因而詩人由鎮江江邊的蘆葦,很容易聯想到雁。但僅僅這樣理解還不夠。雁是合群性的禽鳥,夜宿葦中也是群棲的,群棲時一般不發聲,如果發出鳴聲,那一定是失群了。劉昱單身往潯陽,無異于孤雁離群,那么夜泊聞雁,一定會聯想到鎮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試”字,即暗含比意。反過來,留著的人都思念劉昱,這就不必說了。末句既以“雁”字呼應蘆葦,又從雁聲發生聯想,委婉蘊藉,毫無顯豁呈露之氣,別有一番情味,開后來神韻之風。

            此詩雖然是一首古體詩,但在古拗中時有律句,在散漫中夾帶對偶,豐富多姿。如第一段頭兩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詩,除第一句是連下五個平聲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嚴整的律句,與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聲律上兼有鏗鏘頓挫的音樂感、柔和婉諧的美感。再如“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兩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對偶句,正所謂“于局勢散漫中求整飭”(《說詩晬語》),錯落有致,別具一格。在聲韻與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節拍急促的五言詩,配以短促的入聲韻,抒寫臨別時激烈的情懷;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轉為舒展,聲韻也隨之轉換,變五言為七言,化急節為慢聲,配上悠揚的平聲韻,更顯情深意切。

          李頎簡介

          唐代·李頎的簡介

          李頎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臺)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 李頎的詩(135篇)

          猜你喜歡

          題畫扇贈戴松門

          清代方洄

          十幅春帆天際飛,籬笆短短隔漁磯。山藏遠樹云藏屋,村犬無聲客到稀。

          讀公羊傳四首 其四

          宋代張方平

          親親自禰率,恩禮有等節。雖云王父命,天性何斯絕。

          奈何彼衛輒,父子相傾奪。此而義可與,人倫固隳滅。

          大雷小雷

          史鑒

          雙螺浸湖水,萬古鎮龍宮。小大名形異,東西奠位同。

          嘗聞出光怪,于此驗兇豐。欲往嘆無翼,憑誰學御風。

          頌古十八首

          宋代釋師一

          舉手攀南半,移身倚北辰。

          出頭天外看,須是個般人。

          春旱既甚禱祈未應小園即事

          宋代文彥博

          渴望甘膏蘇旱歲,日趨祠廟罄虔祈。春風也解相欺罔,鼓扇楊花學雪飛。

          皖江舟中

          清代陶士契

          廓落湘中客,羈遲皖水偏。江鳴孤棹雨,云亂遠村煙。

          壯志慚浮梗,名場笑聚膻。半生行止事,回首意茫然。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亚洲最新永久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器|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另类视|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酒色1314狠狠做| 亚洲三级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