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歸有光的詩 > 吳山圖記

          吳山圖記

          [明代]:歸有光

            吳、長洲二縣,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其最高者,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而靈巖,吳之故宮在焉,尚有西子之遺跡。若虎丘、劍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勝地也。而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浸其間,則海內之奇觀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吳之山川,蓋增重矣。異時吾民將擇勝于巖巒之間,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宮也,固宜。而君則亦既去矣,何復惓惓于此山哉?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思黃州》詩,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賢者于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縣已三年矣。一日,與余同在內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噫!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吳山圖記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吳縣、長洲兩縣的縣治,在吳郡的郡治所在地,兩縣劃分境界各自管理。府城西南的眾多山岡,都在吳縣境內。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等山。靈巖山上,春秋時吳國的宮殿的故址就在那兒,還有西施的遺跡。像虎丘、劍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處,都是名勝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積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內奇觀了。

            我同齡的好友魏用晦任吳縣縣令未滿三年,因考績列入優等被調入京城擔任給事中。魏君任吳縣縣令期間有恩于民,離任時,百姓設法挽留卻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離開他的百姓,于是有熱心人便畫了一幅《吳山圖》來送給他。

            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縣令確實是賢良的,那么當地的山川草木也為蒙受其恩澤而感到榮耀;如果縣令不賢良,那么當地的山川草木也會遭殃,感受到恥辱。魏君對于吳縣的山河,可以說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吳縣的老百姓將會在青山秀巖間挑選一塊名勝寶地,在佛寺或道觀里祭祀他,這完全是應該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經離開了吳縣,為什么還對這里的名山那樣眷戀呢?

            從前,蘇東坡稱贊韓琦離開了黃州四十多年,還念念不忘黃州,以至于寫下了思黃州的詩歌。蘇東坡為黃州人把這詩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賢能之士到某一處地方,不單單會使那兒的人民不忍心忘記他,而且連自己也不能忘記那兒的人民。

            現在魏君離開吳縣已經三年了,一天,他與我同在內庭,取出這幅《吳山圖》給我看,一邊欣賞,一邊嘆息,就命我寫篇文章記載這件事情。唉!魏君對于我鄉吳縣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們吳縣百姓忘記他呢!

          注釋

          〔1〕吳:吳縣,今已撤銷并入江蘇蘇州市,為吳中區。長洲:明代縣名,后并入吳縣。明朝二縣均屬蘇州府管轄。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處是指蘇州府治。吳縣和長洲縣的衙門也設在蘇州城內。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蘇州市西南。陽山:在今蘇州市的西北。鄧尉:山名,在今蘇州市西南,因東漢時鄧禹曾隱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西脊:又稱西磧山,在鄧尉山西。銅井:又稱銅坑山,亦在今蘇州市西南,以產銅而得名。

          〔5〕靈巖:山名,在今蘇州市木瀆鎮,又名石鼓山、研石山、象山、石城山。

          〔6〕吳之故宮:春秋時吳國君主夫差曾在靈巖為西施建館娃宮。據傳今靈巖山寺一帶即是館娃宮的遺址。

          〔7〕尚:還。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越國君主勾踐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西施備受吳王寵愛。相傳吳王曾在靈巖山上為西施建有琴臺、梳妝臺等。

          〔8〕若:像。虎丘:山名,一名海涌山。在江蘇蘇州市西北閶門外。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葬于此,三日有虎踞于上,故名。唐王朝避其先世李虎諱,改稱武丘。后復舊名。泉石幽勝,上有塔,登眺則全城在目,為蘇州名勝。劍池:池名。在今江蘇蘇州市虎丘山。相傳秦始皇東巡時在這里找尋過吳王闔廬的寶劍;一說闔廬葬在這里,曾用魚陽扁諸等寶劍各三千殉葬,故名。天平:山名,在靈巖山北,因山頂方平,故名天平山。尚方:山名,又稱上方山、楞枷山,在原吳縣西南。支硎(xíng形):山名,在原吳縣西南,相傳晉代名僧支遁曾隱于此山。

          〔9〕太湖:在今江蘇省南部,面積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舊說有三萬六千公頃。

          〔10〕七十二峰:太湖中有大小島嶼四十八個,加上沿湖的山峰和半島,號稱七十二峰。尤以洞庭東山、西山、馬跡山、三山、黿頭渚最為有名。沉浸:浸入水中。

          〔11〕海內:古人以為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以內為海內。猶言天下。《戰國策·秦策一》云:“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12〕同年:封建時代同一年中舉或同一年登進士第的互相稱同年。為吳縣:出任吳縣縣令。

          〔13〕高第:在吏部舉行的考核中列為上等者稱高第。給事中:官名。秦漢為列侯、將軍、謁者等的加官。常在皇帝左右侍從,備顧問應對等事。因執事在殿中,故名。魏或加官,或為正官。晉以后為正官。隋開皇六年(586),于吏部置給事郎。唐屬門下省。元以后廢門下省,而留給事中。明給事中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掌侍從規諫,稽察六部之弊誤,有駁正制敕之違失、章奏封還一權。魏用晦所任為刑科給事中,《明史·職官三》言其職責為:“刑科,每歲二月下旬,上前一年南北罪囚之數,歲終奏上一歲蔽獄之數,閱十日一上實在罪囚之數,皆憑法司移報而奏御焉。”

          〔14〕惠愛:對老百姓施惠和愛護。

          〔15〕扳留:挽留。又作“攀留”,即攀緣車駕挽留,表示對離任者功績的肯定和對離去的眷念。

          〔16〕由是:因此。好事者:喜歡繪畫的人。事:從事。以為贈:即作為贈送的禮品。

          〔17〕令之于民: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

          〔18〕被:通“披”,受。澤:恩惠。榮:興旺。

          〔19〕擇勝:選擇形勝之處。

          〔20〕尸祝:尸,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祝,傳告鬼神言辭的人。《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吳。”注曰:“庖人尸祝,各安其所。”尸祝在此處的意思是:將來把他當作祖先、神靈一樣祭祀。浮圖:梵語音譯,此處指佛教寺院。老子之宮:即道觀。老子是道教供奉的始祖。

          〔21〕既去:已經離開。

          〔22)惓惓(quán全):懇切、難以舍棄的樣子。

          〔23〕蘇子瞻:即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宋仁宗嘉二年(1057)進士。宋神宗熙寧年間任杭州通判,歷知密州、徐州、湖州。御史劾以作詩訕謗朝廷,貶謫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元間,累遷翰林學士,出知杭州、潁州,再貶惠州、瓊州,赦還卒于常州,謚文忠。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宋史》有傳。韓魏公:即韓琦(1008—1075),字稚圭,宋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市)人。天圣五年(1027)進士。仁宗時,西北邊事起,韓琦任陜西經略招討使,與范仲淹率兵拒戰。韓、范久在兵間,名重當時,為宋廷所倚重,時人稱為“韓范”。西夏和成,入為樞密副使,嘉中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立,封魏國公。琦為相十年,臨大事,決大議,雖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為。卒謚忠獻。《宋史》有傳。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韓琦曾與其兄在黃州居過,黃州人以此為榮。蘇軾作有《書韓魏公黃州詩后》一文:“魏公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詩。”此處用韓琦之思念黃州之事言魏用晦思念吳縣。

          〔24〕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七年(1094)十月二十六日,蘇軾作《書韓魏公黃州詩后》云:“而軾亦公(即韓琦)之門人,謫居于黃五年,治東坡,筑雪堂,蓋將老焉,則亦黃人也。于是相與摹公之詩而刻之石,以為黃人無窮之思。”黃人,即黃州人。

          〔25〕內庭:即內廷,宮廷之內。隆慶四年(1570),歸有光任南京太侍寺丞,留京執掌內閣制敕房,纂修《世宗實錄》,因此有機會在內廷與時任給事中的魏用晦見面。

          〔26〕太息:出聲長嘆。

          吳山圖記鑒賞

            《吳山圖》是吳縣百姓送給離任縣令魏用晦的紀念品,其功用相當于眾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但吳縣百姓所送的《吳山圖》卻是禮輕情義重,因為它代表了老百姓對廉潔賢明縣令的真情實感。對于作者歸有光來說,吳縣的山山水水實在太熟悉了,加之自己也曾在湖州府長興縣任過縣令,因此,對《吳山圖》的意義當有切身的感受,故下筆為文,隨興生發,侃侃而談,毫無造作應酬之嫌。第一段作者不直接從《吳山圖》說起,而是極寫吳縣的山川形勝,而這些自然景觀本身又極富文化積淀,顯示出深廣的歷史文化內涵。第二段先交待自己與《吳山圖》主人的同年關系,再引出《吳山圖》的故事,順理成章地將一地的山川形勝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賢能之士聯系起來,同時也為下文的議論作了堅實的鋪墊。第三段先從縣令的賢與不賢對老百姓的關系說起,又用蘇軾和韓琦的故事為例,說明賢能之官吏自然會能得到當地百姓的深切懷念。最后又上升到真正的賢者是“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最后一段稱賞魏用晦是屬于“不能自忘于其人”的賢者,“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全文結構巧妙,層次井然,抒情含蓄。作者緊扣官與民的關系來展開議論,同時也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家之塊壘,真可謂運思良苦。

          歸有光簡介

          唐代·歸有光的簡介

          歸有光

          歸有光(1506~1571)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昆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于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并稱為嘉靖三大家。由于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后人稱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 ? 歸有光的詩(125篇)

          猜你喜歡

          寄張達道先生

          宋代曹勛

          永懷凝神公,履正群仙夸。

          流目厭塵土,軒冕卑泥沙。

          感寓 其十

          明代童軒

          丹山出異鳥,文采光陸離。高飛薄霄漢,虞網巧空施。

          昔當有虞氏,此鳥曾來儀。一鳴恊韶樂,千載應昌期。

          依韻和陳秘校見寄

          宋代梅堯臣

          郁郁東堂桂,常期接袂攀。

          羽翰殊不及,蓬蓽卻空還。

          游小溪浙源山中

          元代趙汸

          舊游何處覓苔磯,水涸山童事事非。忽到小溪深樹側,鴛鴦驚起逐群飛。

          宿安流亭

          宋代王十朋

          弭棹宿溪亭,全家夢寐驚。明朝速解纜,莫待濁流平。

          山腳散步由舍北歸

          宋代陸游

          空碧升團月,江郊弄夕霏。

          生涯今始是,年事古猶稀。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色偷偷亚洲女人天堂观看欧|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www牛牛|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