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左丘明的詩 > 展喜犒師

          展喜犒師

          [先秦]:左丘明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齊侯乃還。

          展喜犒師譯文及注釋

          譯文

            齊孝公攻打魯國北部邊境。僖公派展喜去慰勞齊軍,并叫他到展禽那里接受犒勞齊軍的外交辭令。

            齊孝公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出境迎上去進見他,說:“寡君聽說您親自出動大駕,將要光臨敝邑,派遣下臣來犒勞您的左右侍從。”齊孝公說:“魯國人害怕嗎?”展喜回答說:“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齊孝公說:“你們的府庫空虛得就像懸掛起來的磬,四野里連青草都沒有,仗著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說:“依仗先王的命令。從前周公、太公輔佐周室,在左右協助成王。成王慰問他們,賜給他們盟約,說:‘世世代代的子孫,不要互相侵害。’這個盟約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聯合諸侯,而解決他們之間的不和諧,彌補他們的缺失,而救援他們的災難,這都是顯揚過去的職責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諸侯都給予厚望,說:‘他會繼承桓公的功業吧。’我敝邑因此不敢保城聚眾,說:‘難道他即位九年,就丟棄王命,廢掉職責,他怎么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會這樣的。’依仗這個才不害怕。”齊孝公于是收兵回國。

          注釋

          齊孝公:齊桓公的兒子。鄙:邊遠地方。

          公:指魯僖公。犒:慰勞。

          竟:同“境”。

          縣:同“懸”。罄:中間空虛的樂器。

          周公:周文王的兒子,名旦,魯國的始祖。大公:即呂望,姜姓,通稱姜太公,齊國的始祖。大同“太”。

          股:大腿。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意為得力的助手。這里作動詞用,意為輔佐。

          載:載言,指盟約。盟府:掌管盟約文書檔案的官府。

          職:動詞,掌管。

          舊職:從前的職守。即指齊始祖姜太公股肱周室的事業。

          率:遵循。桓:指齊桓公。

          參考資料:

          1、關永禮.《古文觀止·續古文觀止鑒賞辭典》: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

          2、傅德岷.《古文觀止鑒賞》:崇文書局,2010

          展喜犒師創作背景

            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4),齊孝公率軍攻打魯國,齊強魯弱,又適逢魯國發生饑荒,根本無力抵擋,形勢十分危急。魯僖公派遣展喜迎上前去犒勞齊軍。由于展喜的機智善辯,從容應對,終于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使齊孝公無言以對,不得不收兵還師,從而解救了國家的危難。

          參考資料:

          1、傅德岷.《古文觀止鑒賞》:崇文書局,2010

          展喜犒師鑒賞

            “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事。’”為文章第一層。齊軍雖未入境,但隱隱已有進犯之氣。而對這種情況,展喜卻言稱“寡君”、“敝邑”、“下臣”,尊稱對方侵犯是“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辱”在此不是侮辱對方的意思,而是自己受委屈的含意,相當于“枉顧”、“屈尊”等詞,是對對方來訪的客氣謙詞。措辭禮數周到,神態不慌不忙,儼然胸有成竹。更耐人尋味的是,在這番言辭中,展喜不提對方進犯一事,而稱對方此行是來訪,巧妙地為自己犒勞齊師張目,顯得合乎情理。文章至此,已呼應了上文“犒軍”與“辭令”二線,而由于對犒軍沒有具體展開,卻騰出筆墨詳寫展喜的一番辭令,使文章的焦點迅速凝聚在“辭令”之中。好文章總是強調突出重點,不枝不蔓,猶如山沓云深之處,突然顯現一條小徑,使人可以拾階而上,探險尋幽。

            “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為文章第二層。惡虎決不會因羔羊哀哀求告而饒了它的性命,侵略者當然也不會因被侵略國禮數周到就按捺下侵略欲望。“魯人恐乎?”這一句話,表明齊侯不僅未被展喜言辭所動,反而赤裸裸地聲稱自己此行并非來訪,而是侵略。視對方忍讓為軟弱可欺,往往是自以為強大的人之共同心理。侵略人家,還要問人家是否害怕,其中的狂傲,基于的正是不把對方放在眼里的心理,并帶有一種如貓戲鼠的挑釁和放肆。在這種情形下,展喜表現的卻是那么從容鎮定,不卑不亢:“小人恐矣,君子則否。”一派大義凜然之氣。文章至此,我們已不難明白展喜犒軍并非是向對方屈膝投降,而別有一番用意。同時也使人不禁為展喜捏了一把汗,在齊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在狂傲的齊侯面前,僅僅憑借辭令并不能擊退齊軍。

            “齊侯曰:‘室如縣罄……’”至“恃此以不恐”為文章第三層。“縣罄”,即懸罄,罄同磬,磬懸掛時,中間高而兩面低,其間空洞無物。家室貧乏,屋無所有,而房舍高起,兩檐下垂,如古罄懸掛的樣子,所以室如縣罄,意指府庫空虛。“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在這種反向中,視對方若無物的狂傲之氣咄咄逼人,但也或多或少地夾雜著齊侯對展喜的從容鎮定之困惑。而讀者卻可以在齊侯的困惑中,豁然釋開原先的幾個困惑:原來魯國之所以面對強大的齊國的進犯不去積極備戰,而求助于“犒軍”、“辭令”,正是由于魯國“室如縣罄,野無青草”,軍事力量軟弱的魯國,不能以此去抗衡聲勢顯赫的齊軍。求助于“犒軍”與“辭令”,多少也是弱小國家在強國面前無可奈何的悲哀。同時,也使人明白何以齊侯在展喜面前如此放肆狂妄,原來正是他視魯國“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但是,三尺之孤,尚有一搏,何況眾志成城。以軍事力量抗爭雖無必勝把握,但“犒軍”和“辭令”不能使狂妄的齊侯面壁思過,退避三舍嗎。一念及此,令人對文中情境方有幾分明白,卻又不免疑慮重生。

            怯懦者,往往在黑云壓城面前魂飛魄喪,哀嘆命運乖蹇;強者,唯有強者,才能在亂云飛度中,依然從容不迫,以無畏的勇氣,在危機中開拓出機遇的曙光。展喜正是在這種危機四起、險象環生的情境中,顯示了自己過人的膽識與才智。首先,展喜陳述自己所恃的是先王之命。當時周室雖然衰微,但欲成霸業者,也只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然沒有誰敢公然表示藐視周室。“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表明齊、魯原是世代友好,且有天子為他們締結的盟約,此其一;“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指出,齊孝公之父齊桓公正是因為遵守盟約,廣修仁義而終成霸業,而現在諸侯各國對齊侯也寄托了同樣的愿望,此其二;“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大意是:我國之所以不敢修筑城池,繕治甲兵,作戰爭的準備,是因為認為“即使您繼承君位九年,也不會背棄先王的命令,廢棄以前的職責。因為要是這樣,便對不住逝去的太公和桓公。想來齊君一定不會是這樣干的。”申明魯國之所以不聚兵相爭非不能,是不為也,其原因是基于對齊侯的信賴。此其三。一席言說,乍看貌似謙恭平淡,沒有一句譴責齊侯侵略的行徑,但細細品來,卻覺得柔中帶剛,綿里含針,辛辣有力,具有豐富的潛臺詞:第一,齊侯如果侵犯魯國,那就是公然違背天子命令,踐踏盟約,背信棄義;第二,齊侯如果侵犯魯國,那就是叛逆孝道,并將失去人心;第三,魯國之所以不興兵相抗,并不是軟弱可欺,所以對齊侯也絕不會恐懼。

            如果說,齊國的強大和魯國的弱小,決定了展喜只能把激烈的抗爭寓于貌似謙恭平和的言辭中;那么,齊侯的倨傲無禮,則又決定了展喜在平淡中透露出激烈的抗爭與捍衛祖國尊嚴的慷慨。而且,更重要的是,柔轉為剛,存在著一個假定,即如果齊侯侵略魯國;剛轉為柔,同樣也存在著一個假定,即齊侯撤軍回國。同時,這時柔還有一個更大的假定,如果齊侯撤軍回國,那齊侯就是仁義之人,齊侯也就因此有望重振父業,成為一代霸主;反之,則一切將付之東流。

            齊侯是個頗為自負的人,他之所以急急忙忙攻打魯國,正是基于想重溫乃父齊桓公霸業的舊夢。展喜一番剛柔相濟的言辭,可以說是吃透了齊侯的心理。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個心理被對方看透的人,就會被對方的言辭所折服。“齊侯乃還”,正是在這種情形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結果。

            文章一開始就如奇峰突起、引人入勝,齊軍入侵魯國,魯國卻派展喜前去犒勞。展喜經展禽(即柳下惠)面授機宜,辭令謙和有禮,面對齊孝公咄咄逼人的問話,巧妙提出“君子”與“小人”之別,并針對齊孝公依仗周王名號經營霸業的心理,指出“先王之命”給他當頭一棒;接著又用兩國先君之盟約束之,用齊桓公之功勉勵之,用諸侯之望鞭策之;最后又夸之不會棄命廢職,暗藏機鋒。言辭可謂字字珠璣,步步為營,方略絕妙。齊孝公開始如飲醇酒,自尊心和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后來才發現仰之彌高,縛之彌深,頗有“高處不勝寒”之感,再想反駁為時已晚,只好“乘風歸去”。全文結構緊湊,無一閑文懈筆,辭辯精妙絕倫,不愧是一篇優美的外交辭作。

          左丘明簡介

          唐代·左丘明的簡介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 左丘明的詩(68篇)

          猜你喜歡

          天順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請十三日又請至二十一日蒙允出京師舟中賦七首 其五

          明代薛瑄

          早曾拜疏乞歸田,羈絆虛名又幾年。道德愈難期往哲,事功無復望時賢。

          宦情似水年來淡,鄉思如旌日自懸。老病放還蒙帝力,不知何以答皇天。

          別弟德本

          明代陳履

          酌酒英州道,臨風淚滿裾。南還難舍汝,北去重愁予。

          祇為微名累,翻令定省疏。季方應念此,晨夕奉興居。

          水亭幽居圖

          明代唐寅

          虛亭林木里,傍水著欄桿。

          試展團蒲坐,葉聲生早寒。

          楊公濟歲暮惠酒

          宋代強至

          紺瓶白酒下吟堂,洗盞傾甆肯漫嘗。

          寒屋自融春日面,煖杯能轉少年腸。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

          唐代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與謝石秋、星樓、林湘畹、黃茂笙游岡山超峰寺中途遇雨 其一

          近代許南英

          游憩超峰寺,登車日已曛。暮天銷薄靄,秋雨釀濃云。

          老去思依佛,閒來欲與君。西風吹斷雁,拭淚拜孤墳!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天堂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XX00视频|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天天一三视|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av美女网站|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av无码东京热亚洲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