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銅雀臺
詠銅雀臺。唐代。汪遵。 銅雀臺成玉座空,短歌長袖盡悲風(fēng)。不知仙駕歸何處,徒遣顰眉望漢宮。
[唐代]:汪遵
銅雀臺成玉座空,短歌長袖盡悲風(fēng)。
不知仙駕歸何處,徒遣顰眉望漢宮。
銅雀臺成玉座空,短歌長袖盡悲風(fēng)。
不知仙駕歸何處,徒遣顰眉望漢宮。
這是一首詠史的七言絕句。作者以三國時期曹操建造銅雀臺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批判曹操死后還不忘人間逸樂,迷信的奴役人民的無知舉動。同時勸誡統(tǒng)治者要愛惜民力,破除迷信。
唐代·汪遵的簡介
(全唐詩云:一作王遵)(約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jì)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與許棠同鄉(xiāng)。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jìn)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寄托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深沉感慨。
...〔
? 汪遵的詩(60篇) 〕
明代:
王鏊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莖。當(dāng)時初見之,妻子殊為驚。
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朝來明鏡中,對之不復(fù)嗟。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莖。當(dāng)時初見之,妻子殊為驚。
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朝來明鏡中,對之不複嗟。
:
薛似宗
遠(yuǎn)沖風(fēng)雪渡錢塘,欲趁春風(fēng)到故鄉(xiāng)。
百歲報劉知日短,一身許國喜心長。
遠(yuǎn)沖風(fēng)雪渡錢塘,欲趁春風(fēng)到故鄉(xiāng)。
百歲報劉知日短,一身許國喜心長。
宋代:
張方平
不必山林遠(yuǎn),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fēng)月,高客共琴樽。
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
不必山林遠(yuǎn),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fēng)月,高客共琴樽。
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
明代:
張?zhí)熨x
掃卻蒼苔坐滿磯,青山綠水送清奇。且同白酒盈樽飲,莫惹紅塵兩目迷。
笑舞婆娑歌洞口,酌歸酩酊過湖西。夕陽牧笛聲嘹亮,驚起寒鴉古木啼。
掃卻蒼苔坐滿磯,青山綠水送清奇。且同白酒盈樽飲,莫惹紅塵兩目迷。
笑舞婆娑歌洞口,酌歸酩酊過湖西。夕陽牧笛聲嘹亮,驚起寒鴉古木啼。
宋代:
劉克莊
公丞赤地饑荒后,一念通天立致和。
永日庭中私謁少,豐年陌上醉人多。
公丞赤地饑荒後,一念通天立緻和。
永日庭中私謁少,豐年陌上醉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