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逢鳩
梟逢鳩。兩漢。劉向。 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兩漢]:劉向
鳩曰:“子將安之?”
梟曰:“我將東徙。”
鳩曰:“何故?”
梟曰:“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
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鳩曰:“子將安之?”
梟曰:“我將東徙。”
鳩曰:“何故?”
梟曰:“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
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譯文
一天,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問它:“你將要到哪兒去?”
貓頭鷹說:“我將要向東遷移。”
斑鳩問:“是什么原因呢?”
貓頭鷹說:“村里人都討厭我的叫聲,所以我要向東遷移。”
斑鳩說:“如果你能改變叫聲,就可以了;你要是不改變叫聲,那么即使你向東遷移,那里的人照樣會討厭你的叫聲。”
注釋
梟(xiāo):又稱鵂鹠(xiū liú),一種兇猛的鳥,貓頭鷹。
逢:遇見,遇到。
鳩(jiū):斑鳩、雉鳩等的統(tǒng)稱,形似鴿子。
子將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
子,古代對對方的尊稱,表示“您”。
將,打算、準備。
安,哪里。 之,到。 安之,即“之安”,去哪兒。
東徙(xǐ):向東邊搬遷。 徙,搬遷。
何故:什么原因。 故,原因。
鄉(xiāng)人皆惡(wù)我鳴:鄉(xiāng)里人都討厭我的叫聲。 皆,都。 惡,厭惡。 我,這里指代貓頭鷹。
以故:因此。 以,因為。 故,原因,緣故。
更(gēng):改變。
猶(yóu):仍舊,還。
本則寓言的寓意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種是站在斑鳩的立場上看問題:在一個環(huán)境中若得不到認可,就應(yīng)該反思自己的問題或缺點,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并改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歡迎與肯定。另一種是我們站在梟的立場上看問題,梟不是逃避,而是遵循自然去找一個合適自己的新家。
唐代·劉向的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zhàn)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 劉向的詩(23篇) 〕
明代:
沈周
湖南有洲金作沙,國賓翼翼開新衙。草堂疊嶂都尉晝,名園爛錦楊妃花。
不矜富貴念貧賤,珠唾遠落寒翁家。白頭老拙后生鄙,語言可惡還如鴉。
湖南有洲金作沙,國賓翼翼開新衙。草堂疊嶂都尉晝,名園爛錦楊妃花。
不矜富貴念貧賤,珠唾遠落寒翁家。白頭老拙後生鄙,語言可惡還如鴉。
近代:
龍榆生
看一枝、春色逐人來,雙臉暈潮妝。對遙山斜睇,修篁倦倚,照影寒塘。
曾是霜侵雪壓,歲月去堂堂。留得芳心在,省識東皇。
看一枝、春色逐人來,雙臉暈潮妝。對遙山斜睇,修篁倦倚,照影寒塘。
曾是霜侵雪壓,歲月去堂堂。留得芳心在,省識東皇。
清代:
龔鼎孳
貯腹書千卷。更空明、一泓秋水,霧飛云遣。老筆紛披姿媚出,冰灑鐵梅芳泫。
高詠遍、蜀箋吳繭。六代江山文酒地,記孝侯、臺畔春陰淺。
貯腹書千卷。更空明、一泓秋水,霧飛雲(yún)遣。老筆紛披姿媚出,冰灑鐵梅芳泫。
高詠遍、蜀箋吳繭。六代江山文酒地,記孝侯、臺畔春陰淺。
明代:
鄭善夫
此日經(jīng)過高蓋下,忽憶去年高蓋峰。秪見黃花似往日,那堪衰鬢向秋風。
煙霞不斷重陽路,勛業(yè)猶疑三徑松。舊國蕭條歲復(fù)晏,布袍芒屩意何窮。
此日經(jīng)過高蓋下,忽憶去年高蓋峰。秪見黃花似往日,那堪衰鬢向秋風。
煙霞不斷重陽路,勳業(yè)猶疑三徑松。舊國蕭條歲複晏,布袍芒屩意何窮。
明代:
黎崇敕
南旺山河是舊游,相逢何幸此登樓。孤臺遠帶千峰色,一水中分兩地流。
石畔葵榴侵客袂,門前楊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勝,李杜遺文好更求。
南旺山河是舊遊,相逢何幸此登樓。孤臺遠帶千峰色,一水中分兩地流。
石畔葵榴侵客袂,門前楊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勝,李杜遺文好更求。
宋代:
劉宰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
斥去佞臣談笑里,英名高壓漢朱存。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
斥去佞臣談笑裡,英名高壓漢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