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四夜池上
八月初四夜池上。宋代。張埴。 池南夜觀天,斗柄長離離。其間第四星,此點光猶癡。流空萬螢火,照我雙鬢絲。相待滄海月,坐到三更時。須臾眾色盡,造化一事奇。手中公瑾扇,皎然相發揮。風翻頭上巾,舞過池影西。惟有雞冠兩樹花,一笑如受纏頭歸。
[宋代]:張埴
池南夜觀天,斗柄長離離。其間第四星,此點光猶癡。
流空萬螢火,照我雙鬢絲。相待滄海月,坐到三更時。
須臾眾色盡,造化一事奇。手中公瑾扇,皎然相發揮。
風翻頭上巾,舞過池影西。惟有雞冠兩樹花,一笑如受纏頭歸。
池南夜觀天,鬥柄長離離。其間第四星,此點光猶癡。
流空萬螢火,照我雙鬢絲。相待滄海月,坐到三更時。
須臾衆色盡,造化一事奇。手中公瑾扇,皎然相發揮。
風翻頭上巾,舞過池影西。惟有雞冠兩樹花,一笑如受纏頭歸。
唐代·張埴的簡介
張埴,字養直,號瀘濱,吉水(今屬江西)人。早游湖湘間,有詩名。理宗開慶元年(一二五九),趙葵為江東西安撫使,欲薦之,力辭不就。著有《情性集》,已佚。清光緒《吉水縣志》卷三七有傳。 張埴詩,據《永樂大典》、《詩淵》所錄,編為一卷。
...〔
? 張埴的詩(122篇) 〕
近代:
毛澤東
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謁學尊。途見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餓身。
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謁學尊。途見白雲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餓身。
宋代:
釋曇賁
濃將紅粉傅了面,滿把真珠蓋卻頭。不識佳人真面目,空教人唱小涼州。
濃將紅粉傅了面,滿把真珠蓋卻頭。不識佳人真面目,空教人唱小涼州。
宋代:
劉才邵
賢能攄逸志,振跡比蛟龍。云雨時方得,煙霄路自逢。
濯鱗沾帝澤,擁足脫塵蹤。物外將輕矯,池中豈解容。
賢能攄逸志,振跡比蛟龍。雲雨時方得,煙霄路自逢。
濯鱗沾帝澤,擁足脫塵蹤。物外將輕矯,池中豈解容。
清代:
丘逢甲
百硯齋中十二方,買從京口壓歸航。漢碑周鼓留殘篆,珍重流傳古揭陽。
百硯齋中十二方,買從京口壓歸航。漢碑周鼓留殘篆,珍重流傳古揭陽。
元代:
善住
茅茨拋在翠微間,即栗橫肩又獨還。松樹別來巢鶴大,銅瓶歸去蟄龍閒。
西風黃葉埋寒徑,落日青猿叫亂山。后夜月明誰是伴,枕前飛瀑響潺潺。
茅茨拋在翠微間,即栗橫肩又獨還。松樹別來巢鶴大,銅瓶歸去蟄龍閒。
西風黃葉埋寒徑,落日青猿叫亂山。後夜月明誰是伴,枕前飛瀑響潺潺。
宋代:
李之儀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