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陵云寺
游陵云寺。宋代。蘇洵。 長江觸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千航萬舸膝前過,仰視絕頂皆徘徊。足踏重濤怒洶涌,背負喬岳高崔嵬。予昔過此下荊渚,班班滿面生蒼苔。今來重到非舊觀,金翠晃蕩祥光開。縈回一徑上險絕,卻立下視驚心骸。蜀江迤邐漸不見,沫水騰掉震百雷。山川變化禹力盡,獨有道者嘗閔哀。琢山決水通萬里,奔走荊蜀如長街。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蛻骨冷不埋。余今劫劫何所往,愧爾前人空自咍。
[宋代]:蘇洵
長江觸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
千航萬舸膝前過,仰視絕頂皆徘徊。
足踏重濤怒洶涌,背負喬岳高崔嵬。
予昔過此下荊渚,班班滿面生蒼苔。
今來重到非舊觀,金翠晃蕩祥光開。
縈回一徑上險絕,卻立下視驚心骸。
蜀江迤邐漸不見,沫水騰掉震百雷。
山川變化禹力盡,獨有道者嘗閔哀。
琢山決水通萬里,奔走荊蜀如長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蛻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愧爾前人空自咍。
長江觸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
千航萬舸膝前過,仰視絕頂皆徘徊。
足踏重濤怒洶湧,背負喬嶽高崔嵬。
予昔過此下荊渚,班班滿面生蒼苔。
今來重到非舊觀,金翠晃蕩祥光開。
縈回一徑上險絕,卻立下視驚心骸。
蜀江迤邐漸不見,沫水騰掉震百雷。
山川變化禹力盡,獨有道者嘗閔哀。
琢山決水通萬裡,奔走荊蜀如長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蛻骨冷不埋。
餘今劫劫何所往,愧爾前人空自咍。
唐代·蘇洵的簡介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
? 蘇洵的詩(55篇) 〕
明代:
尹臺
匡廬秀出九江水,攬結天池翠幾重。萬壑云開青錦繡,千峰日照紫芙蓉。
危林裊霧晴兼合,飛瀑垂虹斷忽逢。北望長安忻在目,朝氛莫遣蔽高舂。
匡廬秀出九江水,攬結天池翠幾重。萬壑雲開青錦繡,千峰日照紫芙蓉。
危林裊霧晴兼合,飛瀑垂虹斷忽逢。北望長安忻在目,朝氛莫遣蔽高舂。
近代:
劉咸滎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嘆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墻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歎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牆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南北朝:
鄒浩
蕪城兆霜雪,潁川凋芰荷。昔別情已矣,今別情奈何。
英英二三子,行亦車懸■。后日知誰同,蟬聲猶暮多。
蕪城兆霜雪,潁川凋芰荷。昔別情已矣,今別情奈何。
英英二三子,行亦車懸■。後日知誰同,蟬聲猶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