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檢校之浙省并簡前政王正善
送徐檢校之浙省并簡前政王正善。元代。吳師道。 皇朝樹藩垣,江浙天下最。豈惟財賦強,政體亦宏大。群僚極高選,吉士多藹藹。贊參每從容,句檢尤倚賴。徐卿世名家,踐歷振風裁。運籌佐漕挽,遺聲滿吳會。今茲綴班行,深意良有在。更張化弦新,洗目盛除拜。眷懷東南逼,明見萬里外。元宰回北轅,貪墨亦狼狽。終然公論白,少覺眾心快。誰當進良謨,清靜撫彫瘵。諸公正虛左,愿言亟行邁。王公山陰裔,前政民所愛。一時欣接武,二妙實同載。我生一何幸,識君向蒸代。與王邇鄉井,而不共傾蓋。相知十五年,未面已如對。因之道懷思,望望久相待。后日都城南,春朝及王會。
[元代]:吳師道
皇朝樹藩垣,江浙天下最。豈惟財賦強,政體亦宏大。
群僚極高選,吉士多藹藹。贊參每從容,句檢尤倚賴。
徐卿世名家,踐歷振風裁。運籌佐漕挽,遺聲滿吳會。
今茲綴班行,深意良有在。更張化弦新,洗目盛除拜。
眷懷東南逼,明見萬里外。元宰回北轅,貪墨亦狼狽。
終然公論白,少覺眾心快。誰當進良謨,清靜撫彫瘵。
諸公正虛左,愿言亟行邁。王公山陰裔,前政民所愛。
一時欣接武,二妙實同載。我生一何幸,識君向蒸代。
與王邇鄉井,而不共傾蓋。相知十五年,未面已如對。
因之道懷思,望望久相待。后日都城南,春朝及王會。
皇朝樹藩垣,江浙天下最。豈惟財賦強,政體亦宏大。
群僚極高選,吉士多藹藹。贊參每從容,句檢尤倚賴。
徐卿世名家,踐曆振風裁。運籌佐漕挽,遺聲滿吳會。
今茲綴班行,深意良有在。更張化弦新,洗目盛除拜。
眷懷東南逼,明見萬裡外。元宰回北轅,貪墨亦狼狽。
終然公論白,少覺衆心快。誰當進良謨,清靜撫彫瘵。
諸公正虛左,願言亟行邁。王公山陰裔,前政民所愛。
一時欣接武,二妙實同載。我生一何幸,識君向蒸代。
與王邇鄉井,而不共傾蓋。相知十五年,未面已如對。
因之道懷思,望望久相待。後日都城南,春朝及王會。
唐代·吳師道的簡介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
? 吳師道的詩(129篇) 〕
清代:
張廷壽
一瓣空同奉,清吟每夢君。西窗曾話雨,東野愿為云。
溫卷人前許,鬮題酒后分。申江三百里,未使斷知聞。
一瓣空同奉,清吟每夢君。西窗曾話雨,東野願為雲。
溫卷人前許,鬮題酒後分。申江三百裡,未使斷知聞。
宋代:
王稱
兩山夾飛流,曲折始東走。排空殷崩雷,出峽去愈驟。
商人數畏津,漁子駭奔溜。回瀾乍窺淵,迸瀨亂泄竇。
兩山夾飛流,曲折始東走。排空殷崩雷,出峽去愈驟。
商人數畏津,漁子駭奔溜。回瀾乍窺淵,迸瀨亂洩竇。
明代:
藍仁
空山寂寂守巖扃,獨鶴棲棲傍草亭。曉鏡又催霜雪白,秋衣不換芰荷青。
仙人住處多栽藥,野老來時或負苓。同氣凋零衰朽在,百年光景似晨星。
空山寂寂守巖扃,獨鶴棲棲傍草亭。曉鏡又催霜雪白,秋衣不換芰荷青。
仙人住處多栽藥,野老來時或負苓。同氣凋零衰朽在,百年光景似晨星。
清代:
吳綃
陵谷紛紜,魚龍混、一江春漲。回首處、平生孤介,弱軀多恙。
盼望云霄凡骨重,寸心常鎖雙尖上。閉深閨、棲處似鷦鷯,齊眉餉。
陵谷紛紜,魚龍混、一江春漲。回首處、平生孤介,弱軀多恙。
盼望雲霄凡骨重,寸心常鎖雙尖上。閉深閨、棲處似鷦鷯,齊眉餉。
:
郭印
孤館幽幽一境清,晝長無事亦無營。
睡頻推枕仍重起,坐久拋書卻再行。
孤館幽幽一境清,晝長無事亦無營。
睡頻推枕仍重起,坐久拋書卻再行。
清代:
丘逢甲
百硯齋中十二方,買從京口壓歸航。漢碑周鼓留殘篆,珍重流傳古揭陽。
百硯齋中十二方,買從京口壓歸航。漢碑周鼓留殘篆,珍重流傳古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