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臺懷古 其三 朝陽臺
十臺懷古 其三 朝陽臺。元代。吳師道。 神娥縹緲高唐上,楚宮樓閣森相向。丹楓蒼桂涌孤闕,錦石清江簇連嶂。行云漠漠飛雨寒,孤猿咽咽秋花間。翠旂龍駕杳何處?斷魂殘夢愁空山。微臣宋玉誇能賦,當日襄王豈真遇。千古秋風恨未平,高泉飛落三巴怒。
[元代]:吳師道
神娥縹緲高唐上,楚宮樓閣森相向。丹楓蒼桂涌孤闕,錦石清江簇連嶂。
行云漠漠飛雨寒,孤猿咽咽秋花間。
翠旂龍駕杳何處?斷魂殘夢愁空山。微臣宋玉誇能賦,當日襄王豈真遇。
千古秋風恨未平,高泉飛落三巴怒。
神娥縹緲高唐上,楚宮樓閣森相向。丹楓蒼桂湧孤闕,錦石清江簇連嶂。
行雲漠漠飛雨寒,孤猿咽咽秋花間。
翠旂龍駕杳何處?斷魂殘夢愁空山。微臣宋玉誇能賦,當日襄王豈真遇。
千古秋風恨未平,高泉飛落三巴怒。
唐代·吳師道的簡介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
? 吳師道的詩(129篇) 〕
唐代:
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自修姹姹爐中物,
擬作飄飄水上仙。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裡過殘年。自修姹姹爐中物,
擬作飄飄水上仙。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劄應緘十色箋。
:
舒坦
萬松偃蹇插云根,四面諸峰盡子孫。
日日飛煙云霧斂,不妨掌上看乾坤。
萬松偃蹇插雲根,四面諸峰盡子孫。
日日飛煙雲霧斂,不妨掌上看乾坤。
清代:
王家樞
疊嶂南環水繞東,危亭兀立草蒙叢。茱萸未插登臨后,籬菊何存感慨中。
從古只聞強項貴,而今偏解折腰工。先生五斗非能浼,氣運難回典午終。
疊嶂南環水繞東,危亭兀立草蒙叢。茱萸未插登臨後,籬菊何存感慨中。
從古隻聞強項貴,而今偏解折腰工。先生五鬥非能浼,氣運難回典午終。
:
黃侃
又是斜陽催客去。衰柳寒蕪,細認同來處。滿載秋情兼別緒。
無言自向天涯路。
又是斜陽催客去。衰柳寒蕪,細認同來處。滿載秋情兼別緒。
無言自向天涯路。
宋代:
陸文圭
羊腸九折路盤嶇,不覺勝身上太虛。
失腳從知高處險,西風斜日旱回車。
羊腸九折路盤嶇,不覺勝身上太虛。
失腳從知高處險,西風斜日旱回車。
:
向雪湖
曈曨曉日上簾旌,又聽林鳩逐婦聲。
可笑天公無定向,只隨汝輩作陰晴。
曈曨曉日上簾旌,又聽林鳩逐婦聲。
可笑天公無定向,隻隨汝輩作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