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許右史之京 其二
送許右史之京 其二。明代。李攀龍。 少年車馬日紛紛,老去誰應更識君。酒態美如嵇叔夜,詩才清似沈休文。曳裾忽動梁園雪,飛蓋兼停鄴下云。試向樽前看過雁,春風那不念離群。
[明代]:李攀龍
少年車馬日紛紛,老去誰應更識君。酒態美如嵇叔夜,詩才清似沈休文。
曳裾忽動梁園雪,飛蓋兼停鄴下云。試向樽前看過雁,春風那不念離群。
少年車馬日紛紛,老去誰應更識君。酒態美如嵇叔夜,詩才清似沈休文。
曳裾忽動梁園雪,飛蓋兼停鄴下雲。試向樽前看過雁,春風那不念離群。
唐代·李攀龍的簡介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
? 李攀龍的詩(882篇) 〕
清代:
邵泰
春風從何來,所過不留跡。人與物同春,欣欣各自得。
而我獨何為,當春轉蕭瑟。親老不能待,饑驅此行役。
春風從何來,所過不留跡。人與物同春,欣欣各自得。
而我獨何為,當春轉蕭瑟。親老不能待,饑驅此行役。
明代:
羅萬杰
露下空山客袂涼,殘荷新菊疊衰榮。池邊宿鳥翻林影,竹里流泉雜磬聲。
是夕逢秋偏澹滟,何人對月不凄清。香甌茗碗共深坐,一室蕭然稱野情。
露下空山客袂涼,殘荷新菊疊衰榮。池邊宿鳥翻林影,竹裡流泉雜磬聲。
是夕逢秋偏澹滟,何人對月不凄清。香甌茗碗共深坐,一室蕭然稱野情。
宋代:
宋伯仁
不為鱸魚憶故鄉,只緣心事近重陽。
鬢絲添得三分白,空被黃花笑一場。
不為鱸魚憶故鄉,隻緣心事近重陽。
鬢絲添得三分白,空被黃花笑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