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吳華為刻拙稿先示數篇賦答二首 其二
周吳華為刻拙稿先示數篇賦答二首 其二。明代。盧龍云。 久緣詩癖在,習靜懶敲推。授簡知同調,為模愧后來。未須憂紙貴,先只懼梨災。掌故多文學,如君實愛才。
[明代]:盧龍云
久緣詩癖在,習靜懶敲推。授簡知同調,為模愧后來。
未須憂紙貴,先只懼梨災。掌故多文學,如君實愛才。
久緣詩癖在,習靜懶敲推。授簡知同調,為模愧後來。
未須憂紙貴,先隻懼梨災。掌故多文學,如君實愛才。
唐代·盧龍云的簡介
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歷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為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 盧龍云的詩(1147篇) 〕
宋代:
陸游
澤國霜遲木未疏,秋來更覺愛吾廬。
芭蕉綠潤偏宜墨,戲就明窗學草書。
澤國霜遲木未疏,秋來更覺愛吾廬。
芭蕉綠潤偏宜墨,戲就明窗學草書。
宋代:
洪咨夔
缺唇丹井應千尺,禿頂靈杉恰百圍。
鶴去不聞人下子,黃蜂無數采花歸。
缺唇丹井應千尺,禿頂靈杉恰百圍。
鶴去不聞人下子,黃蜂無數采花歸。
近代:
劉咸滎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嘆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墻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歎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牆句,四顧茫茫一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