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臨川劉鐘臺先生 其一
寄臨川劉鐘臺先生 其一。明代。陳邦彥。 放勛詒峻德,隆準啟炎箓。夫子神明胄,風期曠相屬。綰符蒞南交,芃苗馀霢霂。時修握手歡,宕佚稀節目。三載晉容臺,百粵懷涵育。弘濟諒匪他,豁達良已足。徘徊眺高旻,星漢互暉燭。時艱已宏多,至人在空谷。
[明代]:陳邦彥
放勛詒峻德,隆準啟炎箓。夫子神明胄,風期曠相屬。
綰符蒞南交,芃苗馀霢霂。時修握手歡,宕佚稀節目。
三載晉容臺,百粵懷涵育。弘濟諒匪他,豁達良已足。
徘徊眺高旻,星漢互暉燭。時艱已宏多,至人在空谷。
放勳詒峻德,隆準啟炎箓。夫子神明胄,風期曠相屬。
綰符蒞南交,芃苗馀霢霂。時修握手歡,宕佚稀節目。
三載晉容臺,百粵懷涵育。弘濟諒匪他,豁達良已足。
徘徊眺高旻,星漢互暉燭。時艱已宏多,至人在空谷。
唐代·陳邦彥的簡介
陳邦彥(1603年~1647年),字令斌,號巖野,廣東順德龍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嶺南三忠之首,陳恭尹之父。早年設館講學,為當時南粵碩儒名師。明亡,年屈四十的陳邦彥疾書《中興政要策論》萬言書,并參加南明廣東鄉試,中舉人,擢升兵部職方司主事,派往贛州參與軍事。1647年(永歷元年)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城破被捕,慘遭磔刑。陳邦彥深具民族氣節外,詩文也飲譽當時,與黎遂球、鄺露并稱“嶺南前三家”。
...〔
? 陳邦彥的詩(229篇) 〕
宋代:
宋庠
榮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劇春熙。
須知散櫟無庸日,方到群材構廈時。
榮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劇春熙。
須知散櫟無庸日,方到群材構廈時。
明代:
郭之奇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宋代:
文天祥
予自皋亭山為北所留,深悔一出之誤。
聞故人劉小村、陳蒲塘引兵而南,流涕不自堪。
予自臯亭山為北所留,深悔一出之誤。
聞故人劉小村、陳蒲塘引兵而南,流涕不自堪。
明代:
鄭真
路轉溪灣山更幽,也知天意恊人謀。仙家剩有滄洲趣,畫壁須煩顧虎頭。
路轉溪灣山更幽,也知天意恊人謀。仙家剩有滄洲趣,畫壁須煩顧虎頭。
:
孫承恩
邊隅近殺氣,昴星燭天明。長矢射漢月,牧馬川原腥。
揮霍風雨急,劫掠雞犬驚。黑云壓孤壘,哭聲殞三軍。
邊隅近殺氣,昴星燭天明。長矢射漢月,牧馬川原腥。
揮霍風雨急,劫掠雞犬驚。黑雲壓孤壘,哭聲殞三軍。
兩漢:
佚名
本來無說本無言。澄寂湛然。湛然常寂氣神全。希內自觀玄。
玄中妙,妙中玄。無相貌,莫團圓。往來去,怎遮攔。清風明月前。
本來無說本無言。澄寂湛然。湛然常寂氣神全。希內自觀玄。
玄中妙,妙中玄。無相貌,莫團圓。往來去,怎遮攔。清風明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