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節約用電篇一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沒有水,就沒有這個宇宙中最美麗可愛的藍色星球。現在這個星球上的水已被我們糟蹋殆盡,我們有水卻不能喝。在此我們發出如下倡議:節約用水,循環用水,善待水資源!
1、刷牙時,請關好水龍頭。
2、 珍惜水,保護水,善待水資源;
3、 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環境;
4、 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生命健康;
5、 不亂扔垃圾、廢電池等污染物;
6、盡量不用清潔水沖廁所。
7、洗澡時請間斷放水沐浴,搓洗時應及時關水。
8、用完后的廢水,如:洗臉水等,要反復利用。
9、見到有浪費水資源現象,請及時制止。
10、節約用水,樹立美好的品德;
11、 向你身邊的人宣傳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宣傳節約用水,創造一個愛水、節水的良好氛圍。
讓我們攜起手來,節約用水,珍惜點滴、杜絕浪費,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
“如果我們不珍惜寶貴的水資源,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
同在地球村,為你,為我,為大家,為子孫后代,我們行動起來吧!
倡議者:常一超
節約用電篇二
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是最為普通不過的了。從很小的時候,我都會看到媽媽每天都會做同一件事—一那就是煮飯。每次煮飯時,媽媽都會先用一個舊的量米杯量出一家人所要吃的米量,或一杯,或一杯多一點。
說是舊,你或許沒見過這么舊的量米杯。或者,它根本就不能被叫做量米杯。那只不過是個上了年代的鋁制熱水杯蓋。我好奇地拿起它,仔細端詳,那叫一個丑啊。表面極不光滑,像極了一個長過痘痘的丑女人的臉,上面甚至還有一層黃黑色的灰垢。看著它,有種說不出的惡心。而我們家,竟用這樣一個量米杯盛了十幾年的米,甚至是更長時間。
再也不能用這樣的杯子盛米了,我得想個法子。
于是,我想盡一卻辦法要換掉這個杯子。健康衛生飲食,我得先用“科學理論”教育大人們,讓他們扔掉這個量米杯。“病從口入,媽媽你看這個杯子多臟,我們換一個吧。”“這是你奶奶留給我們家的傳家寶,不能換。”媽媽態度很堅決。
一計不成,我就用第二計——軟磨硬泡。“媽媽,別人家用的量米杯那么漂亮,那么環保,我們也換一個吧。”或是“媽媽,這個量米杯跟乞丐家用的差不多。我們家又不差錢,至于嘛?”我好說歹說,可是媽媽怎么也不同意換杯子。
看來得拿出最后一招了——扔了它。趁著周末媽媽去超市買菜的工夫,我找出量米杯,以百米跑的速度,跑到小區垃圾筒旁,一個漂亮的拋物線,“哐當”一聲,量米杯應聲入桶。“再見了,老古董!”回到家,換上早已準備好的新量米杯放進裝米的櫥柜里。
做晚飯時,媽媽照舊打開櫥門,準備盛米做飯。“小冰,量米杯呢?媽媽尖叫起來。“你把它扔哪了?”媽媽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看紙包不住火,我只好如實告訴媽媽。
媽媽急忙飛奔到垃圾筒,費了好大功夫,找到了量米杯。清洗完成,媽媽莊重地用它盛米,下鍋,煮飯,仿佛是在完成一項儀式。坐在我身邊,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這個杯子是我嫁給你爸爸那天,奶奶親手送到我手上的。老人告訴我用這個量米杯時要記牢‘一日攢積一把米,日長天久富自己。’的道理
我終于懂了,其實奶奶傳給我們的是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傳家寶”。一個量米杯,一個祖祖輩輩勤儉持家的好傳統,我們家一定要把這種好傳統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