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民風淳樸 民風民俗圖片篇一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于漢代,又叫壓勝錢,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關于壓歲錢,有一個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后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后也就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整夜點燈不睡,就叫“守祟”。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止“祟”來侵擾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半夜里,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于是這件事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
除了壓歲錢,春節的時候我們還要打鞭炮,吃年夜飯……總之都是我們小孩子喜歡的。
民風淳樸 民風民俗圖片篇三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民族的特點都不一樣,有豪氣樂觀的維吾爾族,還有好客注重禮儀的蒙古人,但是要說注重節日和規矩還要數回族了。
回族的四個特點一飲食,二節日,三服飾,四建筑。
回族的飲食非常有特點和漢族不一樣,不能吃豬肉驢肉,只要飯菜中有豬肉驢肉都不吃,不管是再新鮮再美味。這就是恪守規矩的回族人。我們漢族人有大鍋菜,而回族的人和我們大鍋菜可以相提并論的就是粉湯。粉湯非常好喝,白菜、酥肉、辣椒一應俱全。
回族的兩個重要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
開齋節,可謂是最有特點的一個節日。開齋節一般都有二十九天到三十天,到了那一天先要去清真寺里跪拜,然后家里面有什么好吃的可以捐獻給清真寺。凡是捐獻的人名字都會印在一個黑板上面。家里還會在那幾天里招待客人,親戚朋友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
古爾邦節基本和開齋節差不多都要去清真寺里跪拜但是不需要募捐而且日期也比開齋節短得多。
回族人的服飾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他們有傳統小巧精致的禮拜帽,帽子上的圖案各式各樣,有菱形花邊的,有像窯洞似的拱形。戴上了禮拜帽仿佛來到了印度,別有一番風味。回族還有禮拜時候才穿的長袍,穿上長袍戴上帽子相機了從印度穿梭到古代的人。
回族人的建筑也是獨具特色,清真寺藍色的寺頂上還有彎彎的月牙,在晚上月光下照耀的時候就像天上有兩個月亮。
這就是回族人的民族文化,這就是注重節日和規矩的回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