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咨詢師篇一
理發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以本人經驗,首先得選個好地方。但裝修豪華的地方萬不可去,除非你真把錢當做身外之物;而裝修簡陋的地方也不能去,除非你不在乎自己的腦袋。
進了理發店,坐上那硬邦邦的轉椅,一塊白布往身上一罩,卻不見得多白,還有各種斑點的渲染,宛如虎皮條紋。轉椅正前方有一面大鏡,其妙處就是讓我知道理發師怎樣“收拾”我的腦袋,合乎了顧客對理發過程關注的心理。接著,理發師將起袖子,那氣勢著實嚇人,酷似打架前的準備姿態。隨后,她就勢往我頭上猛抓一把,這動作與拔野草十分相像。到底血肉緊連神經,它積極地傳導著一種感覺——痛。當理發剪刀觸到頭發時,我竟有這樣的擔憂:“萬一理發師忽然瘋了呢?”據說,先前理發師學徒的時候,是用一條帶茸毛的冬瓜做試驗,有事離開時便把剃頭刀往瓜上一剁,后來學成出師,便常常發生錯把人頭當冬瓜的駭人聽聞的事件。想及此難免有些心悸,于是,為了做出適當的提醒,我對著那鏡子擰眉皺眼毗牙咧嘴,希望她能看見。不過令我失望的是,她似乎不大注意到我的這些努力,不時拿我的頭像方向盤一樣,左轉右轉,前俯后仰,以迎合她的刀剪……刀剪揮舞,而我卻嚇得呆若木瓜,不敢動彈,只任她擺布便是了。
終于,一場驚心動魄的理發在20分鐘零4秒后功德圓滿。尤其令人難忘的是,經20分鐘零4秒的精雕細琢,有兒絡頭發特別出眾,似乎不愿合群,常常異軍突起,以示身份特殊。
最后,為表謝意,還得掏包給錢。
后記:
那一次理發后,我無論走在何處,回頭率100%。
心理咨詢師篇二
在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的時光是無憂無慮的,沒有學業的負擔,整天嘻嘻哈哈的;漸漸長大了,學業的負擔越來越重,壓力也越來越大,面對壓力我們也需要適當的放松。
比如:一天放學后,好不容易做完了老師布置的回家作業,沒想到,家長又布置了許多家庭作業,這會讓我們本來就很壓抑的心理變得更加煩躁。對此,我也有我自己的一套“調節法”。
找個時間(可以在學校課間或是有空的時候)和自己的知心朋友發發牢騷、吐吐苦水,尋找一個安慰。
找一個毛絨玩具(或是柔軟的東西),當成自己的發泄目標,瘋狂錘擊,發泄一下自己心中的煩躁,也可以去學校中的“心靈港灣”對著那里的拳袋發泄一通(此辦法不推薦,此辦法只能暫時性抑制煩躁情緒)。
追根溯源,家長布置家庭作業無非就是想讓我們的成績有所提高,可以和家長好好溝通一下,比如說保證自己下一次的大考成績不低于xx名(我也是用這種方法和我的父母達成協議的)
其實不止是學業上的心理壓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友誼有時也會成為我們心中的難題。
在我們這個年齡段是十分沖動的,也是十分重友情的。例如:我在上星期就與自己的好朋友因為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做卷子的速度太慢而大吵了一次。回家后,我十分想不通,心中滿是疑惑,后來通過我的知己對我的“心理治療”中,我漸漸解開了心中的疑惑,并且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于是我又和她和好如初了。在與朋友發生矛盾時,先不要急著找人評理或是對自己朋友的舉動作出判斷,等自己平靜下來,回憶自己當時的一舉一動,是否有不妥的地方,并且不要“好面子”、怕尷尬,一直不去道歉,把誤會鬧大。同時作為他人的朋友,我們也該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不僅幫助了他人,也為自己增加經驗、敲響自己心中的警鐘。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何樂而不為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