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滴水成河出處篇一
“尊老敬老”這只是一句簡單的四字成語,可,你們知道這單單四個字的含義嗎?我想你們應該是知道的。即使知道,但你們做到了嗎?你們捫心自問,便會知曉。
可生活中還有這那點點滴滴繁星照亮著黑暗的熒幕。
在大地上的某個叫角落,有戶正如點點繁星的人家。在這個家庭里傳承了尊老敬老的傳統。這個家庭里有個老太太,她被疾病束縛著,便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這聽起來是不是讓你泛起了幾絲傷感呢?不過,這個孤寡老人有著孝順的子女。
第一天,她的大兒子、大兒媳婦照顧著她。他們早早地起床,替老太太做好美味可口的早餐,等待著她。等老人睜開朦朧睡眼,大兒媳婦便從背后輕輕摟著老人的背扶起老人,生怕弄疼了。接著,大兒媳婦用特意買來的桃木梳,輕撫著老人的白發,為老太太梳展銀白的發絲,就像春風吹拂著楊柳,楊柳婀娜的飄逸著。大兒子端來飯碗,一口一口的喂著老人。
可就在這時,老太太的床上有一股怪味竄了出來。這是什么東西呢?呀!原來是老太太大小便失禁了。"快點兒,拿出去洗洗。”大兒子向妻子喊道。“好,來了來了。”
吃完了飯,之后就是按摩時間啦。醫生叮囑說:老人不能一直躺在床上,容易長痱子,甚至會化膿,或長出小蟲子來。聽了這些,是不是讓人感覺到毛骨悚然呢!大兒子為老人做按摩,先幫老人捶捶背,用適中的力度盡心捶著老人的背,仿佛在演奏者一首孝順的樂曲,每個捶背姿勢飽含著滿滿的孝心就是一個個娓娓動聽的音符,猶如清晨早起的鳥兒敞開清脆的歌喉,迎接的第一縷的陽光的到來。大兒子像個正兒八經的按摩師,有模有樣地輕捶出一個個愛的樂音,歌聲接近了尾聲。之后,夫妻兩人帶著老太太出去走走,讓老太太運動運動。
第一天,大兒子照顧著她;第二天是二兒子,第三天是三女兒。這樣日子一天一天地匆匆流過。這幾對兒女總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悉心地照顧著老人。
古人時常說:“百善德為本,敬老孝當先。"相信我們都會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老人。
讓“尊老敬老”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我們的行動讓尊老敬老成為一道絢麗的風景線。
滴水成河出處篇二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當讀到這些句子,一種景象就會閃現于眼前——
滴水成海,汪洋恣肆;星火燎原,如火如荼。
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這個成語,也都知道“一屋不掃,何掃天下”的故事。這其中蘊含著一個哲理: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
一個乞丐躺在路邊,前行的人誰也沒有注意,即使有人看見了,也沒有激發“惻隱之心”而繼續前行;而當一個人好奇或者關懷地去看乞丐時,奇跡就發生了,周圍的人就都會慢慢地圍上來,由一個人變成十幾個、幾十個、百十來個,以至于無數;人們的行為也就逐漸由原來的好奇、關懷演變成一種大范圍內的良好社會風氣,于是量變引起了質變。
“大行不顧,大禮不辭小讓。”是的,在劉邦想方設法逃離項羽軍營的那一刻,這種做法無疑是正確的、科學的,但是這句話所闡釋的原則放到事物發展演變規律方面來看,就錯了。我們不可能設想,為了干大事而不顧小節,而且是錯誤乃至危害社會的小節。假如小孩從小就養成一些壞習慣,而大人卻不去管教,他可能會一直這樣發展下去,以致于由“小惡”發展成“大惡”,最終陷于違法犯罪的泥潭。由此看來,人的成長,社會風氣的養成,“細謹”還是要“顧”的,“小讓”也還是要“辭”的。
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小改變會成為大轉變。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這個道理體現得更為明顯。一位同學學習成績一般,他也不在意,但當老師諄諄教導之后,他痛定思痛,決定振作精神,改弦更張。于是乎,每天學到12點,把當天所學的知識一字不漏地弄通弄懂弄透。就這樣一天天地堅持堅持再堅持,終于他由班上的40名漸漸升至29名,最后一躍而為第五名,老師、同學、家長都對他刮目相看。直至在高考中,他居然考上了重點院校,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令人為之感嘆!這不就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會發生質變的典型事例嗎?如果沒有這位同學一天天的努力,沒有他不斷的改變自己,怎么會有高考中取得的“大轉變”呢?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沒有一塊塊磚石壘砌,怎會有“高樓入云端”的壯麗景象?無垠荒漠,如果離開了一粒粒沙子,又怎能綿延無盡?大海浩渺無邊,如果沒有一顆顆水滴,又怎會永不干涸?……讓我們重視“細小”吧,沒有一個個“細小”的累積,又怎么會有“宏大”產生?
讓我們永遠牢記:滴水能成海,星火可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