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美德 傳統文化篇一
——題記
不久后,就快要到冬至了,冬至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陳老師為了教我們認識傳統節日——冬至,特意為我們開展了一場diy活動——做湯圓。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正伴隨著書香朗朗的讀書聲,被班主任陳老師打住了。不一會兒,就聽到同學們歡呼雀躍的聲音,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哦,原來班里為明天的實踐活動而開一次主題班會。
在本節課,陳老師讓我們知道了冬至的來歷,習俗……隨后,陳老師又給我們讓我們看了包湯圓的視頻,雖然有很多道工序,但是我還是信心滿滿的,因為實踐時有陳老師親自教我們做,我一定可以學得好的。最后,陳老師給我們分了組。下午,我們組跟隨陳老師的.命令,制作了海報,幾個大字寫著我們的隊名。今天,所有人都為星期五下午的做湯圓活動準備著。
同學,老師,家長義工們,都辛勤的勞動著,為的就是明天的活動。我期待著活動的到來!
傳統美德 傳統文化篇二
我多希望“清明節”踏青能夠萬里無云,陽光明媚,而春雨不期而至,給這次踏青之旅增添了別樣的風情。
在我們下榻的農莊周圍,拱橋石階,白墻黑瓦,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畫。細雨蒙蒙,如煙、如霧、如塵。風拂過臉頰還略帶著一絲早春的涼意。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而此處的河水是別樣清,卻依然可見魚兒在歡快地游著。
最迷人的是那片油菜花田——綠色的葉上一簇簇黃花,那黃和綠緊密地連為一體,春意盎然!細雨飄撒在天空中、湖面上、花叢里。應了那“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
我和家人坐在亭中,聽著古曲,沏一杯明前茶,聊著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農莊贈予的幾個青里透紅的豆沙青團,甚是讓人喜歡。
離開鋼筋水泥的喧囂城市,聽琴、看雨、賞花、品茗。與家人享受著這份從未有過的恬靜,無比愜意……
這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清明節,一個與家人團聚與大自然親密邂逅的踏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