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喝茶禮儀常識篇一
(1)茶具要清潔
客人進屋后,先讓座,后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凈,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干凈不干凈,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污跡就反胃,怎么還愿意喝你的茶呢?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2)茶水要適量
放置的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沖好。倒茶時,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3)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這個規矩,用一只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沒有杯耳的.茶杯倒滿茶之后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生。請試想,讓客人的嘴舔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嗎?
(4)添茶要及時
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給他們添茶。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這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辦法。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后再給自己添,這樣也體現出自己對上司和客戶的尊重。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唐代要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古人品茶講究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者修養,一招一式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范。
宋代品茶有一條法則,叫做“三點”: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景色宜人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為嚴格細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賞鑒,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于拘束禮儀;五葷肴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境布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說法。
1.鞠躬禮:
鞠躬禮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茶道禮儀,根據彎腰的不同,分為真禮、行禮、草禮三種。真禮用于主客之間,行禮用于客人之間,草禮用于說話前后。
2.站式鞠躬:
真禮以站姿為準備,將相搭的兩只手逐漸分開,貼著大腿根往下滑,手指尖部觸及膝蓋的上沿為止。上半身由腰部開始傾斜,頭、背、腿呈現出90℃的姿勢,慢慢直起身子,鞠躬要與呼吸配合,彎腰下傾的時候吐氣,直起上身的時候吸氣。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雙手滑于大腿中部,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20℃的夾角。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50℃的夾角。
3.坐式鞠躬:
真禮以坐姿為準備,雙手搭于膝蓋上,腰部前傾,頭、頸、背都呈現出弧形的狀態。
行禮以坐姿為準備,與真禮差不多,但是位置稍低。
草禮即雙手平放在大腿上,稍微欠身即可。
4.跪式鞠躬:
真禮的跪式鞠躬,以跪姿為準備。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倒,雙手從膝蓋上逐漸下滑,雙手著地,雙手手指相對。行禮的時候要配合呼吸,彎腰向前,抬身時需要吐氣。前傾的時候,身體與膝蓋之間的距離只容一個拳頭。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為55℃。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為65℃。
5.伸掌禮:
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禮儀,多用于主人向客人請茶的時候使用,表示“請”或者“謝謝”的含義。兩人對坐時,伸出左手,四指并攏,虎口分開,側斜于敬奉的物品旁側。對坐時候,左側坐伸出左掌,右側坐伸出右掌。在飲茶的時候,男性應該多照顧女性。
6.寓意禮:
鳳凰三點頭:每次泡茶沖水的時候,需要高提水壺向茶壺內注水,上下提拉水壺,反復三次,表示一種敬禮。
放置茶壺的時候,茶壺嘴不能對著客人,這樣表示請客人離開。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應該便于客人取用,放置于右側。對坐的時候,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調換。
提壺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種語言。右手提茶壺需要逆時針轉來表示歡迎,左手需要順時針表示歡迎。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著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后,中途送客很不禮貌)。
喝茶禮儀常識篇二
1、茶席布置
簡單無需奢華,但需潔凈,不使用的器具盡量在桌面以外。花器等裝飾品,應符合主題,顏色、材質應細細選擇,盡量與主要茶具、茶席融為一體,避免喧賓奪主。
2、茶具清潔
所有茶具從外觀上看必須是干凈的,杯子里沒有茶垢、雜質、指紋等之類的異物附著。許多人喜歡使用老物品,因為上面殘留著歲月的痕跡,這當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殘留的令人不悅的水漬或茶渣。
3、避免接觸
他人的杯子, 都應該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個點,另一只手則扶住茶杯的1/2以下部分,手指切莫觸及杯口,如果有條件,在奉茶時盡量使用茶托。
4、請客選茶、賞茶
主人在泡茶前,應先拿出一些名優茶放在茶盤中,供客人挑選,以表達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同時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干香。
5、取茶
將茶筒中的茶葉放入壺或杯中,應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使適量的茶葉落入壺或杯中。
6、逆時針的講究
在進行回轉注水、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時針方向,類似于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若為左手則為順時針。
7、順時針的講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壺或公道為賓客倒茶,應自左到右順時針倒茶,這樣壺口或公道口是倒退著為賓客分茶,因為如自右到左逆時針則口向前沖著為賓客倒茶,壺嘴不斷行向前如一把利刃,變成一種含侵略性的動作。當然,如習慣左手持壺,則可逆時針。
8、分茶
分茶時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濺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無厚此薄彼之義。分茶時,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9、茶滿欺客
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話說:“茶滿欺客”,茶滿不便于握杯啜飲。
10、最后為自己添茶
習慣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適量,每一泡茶,都應由茶主人進行掃尾。茶主人應隨時關切每一道茶湯的變化,以便隨時調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發揮茶湯的品質。
11、續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頭,應盡快續杯。如果發現客人的杯子有茶渣,應該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換杯。主人應熟悉茶品狀況,若茶湯已現水味,應及時換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適當注意觀察,在喝的盡興時候,也應該掌握茶局結束的時間。
12、茶點
正規場合,品鑒好茶時不宜食用茶點,否則視為對茶的不尊重。食用的茶點,并不推薦重口味的蜜餞、奶糖類茶食,堅果類的零食比較適宜。茶到深夜,當備茶點。
13、安排座位
為了配合長幼有序的禮節,盡量安排長輩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原因是這樣一來,斟茶將會按照順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將主賓安排的位置不對,則斟茶過程中如先給主客斟茶,則順序將被打亂,從而變得無序。
14、續水
如遇賓客多需要助泡協助燒水壺續水時,可以在需要續水時適當打開壺蓋示意,避免高聲要水,那樣會使賓客感到尷尬。
15、放置茶壺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16、擦拭茶壺
有的茶主人,十分愛惜自己壺,在沖泡中,難免淋壺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壺齊養,但不知道在自己的舉手投足間,這些多余的動作,已經影響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同樣道理,品茶期間,整理茶臺、擦拭桌椅,也讓人以為主人要送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