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滴水實驗教學設計篇一
3、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反思質疑的學習意識與能力。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環保意識,促進學生養成用水的好習慣。
重點:能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縱使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分析問題和解決補票問題。
難點:在縱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解所學知識與方法之間的聯系,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一課時
教具:實驗報告單、紙杯、礦泉水瓶
學具:每組一裝滿500ml自來水的礦泉水瓶、紙杯、量杯、大頭針、計時器、計算器。
一、情境導入(3分鐘)
1、出示樓蘭古國的復原圖和現狀圖各1張,對比,它發生什么巨大變化?(缺水,導致沙漠化)
2、生活中,我們節約用水了嗎?出示滴水的水龍頭圖片(沒有)那這樣一個沒有擰緊的.水龍頭一年浪費多少水:今天,讓我們來做這個滴水的實驗,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30分鐘)
1、出示問題:水龍頭平均1分鐘滴不多少克:
(1)各小組匯報、匯總:用盛滿水的一次性杯子在杯底扎個孔代替水龍頭,用量杯盛滴出來的水,計算這紙杯平均1分鐘滴掉多少水,然后再算一算1年會滴掉多少水。
(2)實驗要求:需要哪些數據?怎樣測量這些數據?準備測量的工具。
小組分工,按實驗步驟進行。
(3)教師說實驗工具,各組學生依次擺好。
4、動手實驗
(1)各組領實驗單,記錄員負責填寫實驗單(每6人為1小組)
(2)教師巡視,各組人員相互合作,進行1分鐘滴水實驗,并記錄下數據。
(3)交流匯總:大約2秒鐘滴1毫升,1分鐘滴30毫升。但有些小組的數據偏大或編小。
(4)請操作一次性成功,操作兩三次才成功的小組各派代表,談談怎么做實驗的?討論發現:未能嚴格操作計時器,計時時間偏長;扎孔大小不一樣,水量大小不同等。
(5)通過這個實驗,你了解到什么?
(6)小結:實驗應嚴謹,應做好合理分工,規范操作。
(1)計算時,需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小時、天、年),每兩個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不同。
(3)把得到的數字分級,讀一讀,算出的數字大不大?你想說點什么?
6、補充資料
(1)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個人大約飲用多少天?(指名反饋)
1576800÷1400≈1126(天)
答: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個人大約飲用1126天,即三年左右。
多少天?(集體反饋)
1576800÷1400÷1000≈1(天)
答:這個水龍頭1年浪費的水大約可供全校師生飲用1天。
7、在這次活動中,你的表現怎樣?請參照教材90頁“自我評價”欄,評一評吧!
三、鞏固拓展:(3分鐘)
四、課堂總結,通過這個實驗你知道了什么?(3分鐘)
五、布置作業:(1分鐘)
1、留心觀察身邊的水龍頭是否關緊,是否滴水,應及時處理。
2、列舉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并提出建議。
3、在校園內舉行第一次“節約用水”宣傳,并在班級制定宣傳欄。
滴水實驗教學設計篇二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3.通過學習課文,感悟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4.初步了解圍繞一個中心意思,選擇典型事例進行論證的寫作方法。
課文第三自然段,品讀事例,感悟精神。
感受圍繞一個中心意思,選擇典型事例進行論證的寫作方法。
一、課前談話,揭示課題。
談談自己的理想(學生自由暢談)
看來同學們真是胸有大志啊。那下一步我們就是要努力前行,如何實現理想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肯定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板書課題:滴水穿石的啟示。(齊讀一遍)什么叫滴水穿石?什么叫啟示?(指名學生回答)
滴水怎么會穿石?它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課文又是如何來寫的呢?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2.檢查預習:(1)出示詞語,指讀,齊讀。
接連不斷 鍥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
翻山越嶺 自謀生計 堅持不懈
孜孜不倦 爐火純青 給予啟示
指讀(最好只叫一兩個人讀得又對又快就好了) 齊讀——(要是能加上自己的理解來讀,肯定更有味,來一起來讀)
(2)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快速讀課文,劃出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出示中心句“目標專一而不……理想。”齊讀。(板書: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相信學完課文,對此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三、品讀課文,感受現象。
1.(課件出示滴水穿石圖片)師口述:在安徽廣的太極洞內,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石頭正中有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你有疑問嗎?(引導學生提問:這個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趕緊讀書。請你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特別是哪些詞更值得你細細品味一下。
2.交流,出示語段。“原來……”。你特別留心了哪個詞?你為什么“……”讀得特別重?“……”是不是讓你更有體會?讀到這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接連不斷”、“總是滴在同一個地方”“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等來說說自己的感悟——水滴目標專一、持之以恒。說的同時,相機理解:鍥(雕刻)而不舍,日雕月琢)同時,相機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3.再出示語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能把石塊滴穿。”師小結:這僅僅是一種現象?僅僅是一大奇觀?不,這更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精神。讓我們通過朗讀來感受一下滴水穿石的精神。齊讀這一句。
四、學習事例,品悟精神。
1.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1)想一想,課文列舉了哪些人的例子,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2)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關語句畫下來,反復地讀讀,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或把你想對他說的話寫下來。
2.交流。相機朗讀。
3.小結學習寫法:李時珍二十幾年不懈努力,寫成藥學巨著《本草綱目》;愛迪生畢生致力于電學研究,擁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齊白石不教一日閑過,畫技達到爐火純青。古今中外,像他們這樣的人還有嗎?(有)你怎么知道?(課文用了一個省略號)讀書真仔細,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那你也能說出具有這種精神的人嗎?(學生自由說,名人、身邊的師長、同學都可以)
小結:古今中外,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不勝枚舉,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列舉,卻只寫了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呢?(具有代表性,代表了古今中外的所有人。當我們要證明自己的某一觀點的時候,不必一一列舉,只需選取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來證明)
4.出示總結句:“古今中外所有……?”學到這里,相信你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引導學生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頑石的含義)感情朗讀。小結:作者選取了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們都是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代表,這種證明的方法就叫正面論證。他們用行動,用事實告訴我們(出示中心句“目標專一而不……” )齊讀。
5.作者僅僅用了正面論證嗎?他為什么又要寫雨水呢?我們下節課再交流。
五、鞏固深化、完成作業。
1.寫一寫課文中的生詞和你喜歡的成語。
1.說一個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給家長聽。
2.為自己寫一句座右銘。
滴水實驗教學設計篇三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先是講安徽廣德太極洞內一塊石頭被水滴穿,接著講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來列舉三位名人因著這種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
考慮到課文的這一脈絡,我分幾步設計了教學程序:開始先讓學生談談“你對滴水穿石這四個字有怎樣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這是知識的基礎部分;然后通過學習第一部分讓學生了解滴水能夠穿石的原因,接下來通過學習文中的三個例子,讓學生們懂得具有這種精神便會取得成功,為了讓他們對此有更深的體會,課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會”,把課內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最后讓學生在自悟中得到啟示。
一、復習。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媒體出示課文第二節)學生自讀課文。這一段文字老師也讀了好幾遍。有一個詞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這個詞是“接連不斷”。(點擊詞語)你想,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間斷,不停止,這多不容易啊。你們讀了這段文字有感想嗎?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這些詞理解,隨學生的交流點擊詞句)
3、現在你能用一句話把“滴水穿石”這件事說清楚嗎?
4、“滴水穿石”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在作者眼里,他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嗎?它還是一種精神,一種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節最后一段話就說得非常清楚,我們一起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為了說清楚這個道理,作者舉了一些例子,他列舉了哪些人?三個人中,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現代的,有古代的,用一個詞說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別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頭像及相應文字)請你選擇一個最佩服的人物來讀,用心讀,把你的敬佩之情放進去讀。
(李時珍事例:請同學和老師比賽讀,齊讀。
愛迪生事例:男女同學分角色讀。
齊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齊讀。)
(課件出示)要求:
(1)、仿照課文介紹一位名人事例,不超過100字,用上學過的詞語更好。
(2)、舉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
(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資料。
(2)、小組交流,推薦代表上臺交流。
4、學生交流。
5、(課件出示貝多芬頭像及《命運交響曲》背景音樂)老師也去搜集了資料。大家看,這是誰?我們學過寫他的文章《月光曲》。貝多芬從28歲開始聽力逐漸減退,到50歲雙耳全聾。這對一位作曲家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但他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創造出最美的音樂。他說過一句有名的話:呃住命運的喉嚨,絕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來,他一直在無聲的世界里譜寫最美的樂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樂壇掀起狂瀾,他的作品成為人類音樂寶庫中光芒萬丈的珍品。(音樂漸響再漸弱)
6、聽了這么多事例,你有感觸嗎?現在,你最想說的話是什么?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就是你們從“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啟示。
2、其實,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學過許多方面的內容,比如這些成語故事。
五、作業
1、把這些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2、采訪身邊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紹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滴水實驗教學設計篇四
1、知識目標:能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結合綜合運用已學知識和經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解所學知識與方法之間的聯系,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反思質疑的學習意識與能力。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環保意識,促進學生養成用水的好習慣。
重點:能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縱使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分析問題和解決補票問題。
難點:在縱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解所學知識與方法之間的聯系,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具:實驗報告單、紙杯、礦泉水瓶
學具:每組一裝滿500ml自來水的礦泉水瓶、紙杯、量杯、大頭針、計時器、計算器。
1、出示樓蘭古國的復原圖和現狀圖各1張,對比,它發生什么巨大變化?(缺水,導致沙漠化)
2、生活中,我們節約用水了嗎?出示滴水的水龍頭圖片(沒有)那這樣一個沒有擰緊的水龍頭一年浪費多少水:今天,讓我們來做這個滴水的實驗,板書課題。
1、出示問題:水龍頭平均1分鐘滴不多少克:
3、設計活動
方案
:(1)各小組匯報、匯總:用盛滿水的一次性杯子在杯底扎個孔代替水龍頭,用量杯盛滴出來的水,計算這紙杯平均1分鐘滴掉多少水,然后再算一算1年會滴掉多少水。
(2)實驗要求:需要哪些數據?怎樣測量這些數據?準備測量的工具。
小組分工,按實驗步驟進行。
(3)教師說實驗工具,各組學生依次擺好。
4、動手實驗
(1)各組領實驗單,記錄員負責填寫實驗單(每6人為1小組)
(2)教師巡視,各組人員相互合作,進行1分鐘滴水實驗,并記錄下數據。
(3)交流匯總:大約2秒鐘滴1毫升,1分鐘滴30毫升。但有些小組的數據偏大或編小。
(4)請操作一次性成功,操作兩三次才成功的小組各派代表,談談怎么做實驗的?討論發現:未能嚴格操作計時器,計時時間偏長;扎孔大小不一樣,水量大小不同等。
(5)通過這個實驗,你了解到什么?
(6)小結:實驗應嚴謹,應做好合理分工,規范操作。
(1)計算時,需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小時、天、年),每兩個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不同。
(3)把得到的數字分級,讀一讀,算出的數字大不大?你想說點什么?
6、補充資料
(1)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個人大約飲用多少天?(指名反饋)
1576800÷1400≈1126(天)
答: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個人大約飲用1126天,即三年左右。
多少天?(集體反饋)
1576800÷1400÷1000≈1(天)
答:這個水龍頭1年浪費的水大約可供全校師生飲用1天。
7、在這次活動中,你的表現怎樣?請參照教材90頁“自我評價”欄,評一評吧!
1、留心觀察身邊的水龍頭是否關緊,是否滴水,應及時處理。
2、列舉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并提出建議。
3、在校園內舉行第一次“節約用水”宣傳,并在班級制定宣傳欄。
滴水實驗教學設計篇五
設計意圖:《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先是講安徽廣德太極洞內一塊石頭被水滴穿,接著講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來列舉三位名人因著這種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
1、(媒體出示課文第二節)學生自讀課文。這一段文字老師也讀了好幾遍。有一個詞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這個詞是“接連不斷”。(點擊詞語)你想,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間斷,不停止,這多不容易啊。你們讀了這段文字有感想嗎?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這些詞理解,隨學生的交流點擊詞句)
3、現在你能用一句話把“滴水穿石”這件事說清楚嗎?
4、“滴水穿石”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在作者眼里,他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嗎?它還是一種精神,一種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節最后一段話就說得非常清楚,我們一起讀。
1、為了說清楚這個道理,作者舉了一些例子,他列舉了哪些人?三個人中,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現代的,有古代的,用一個詞說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別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頭像及相應文字)請你選擇一個最佩服的人物來讀,用心讀,把你的敬佩之情放進去讀。
(李時珍事例:請同學和老師比賽讀,齊讀。
愛迪生事例:男女同學分角色讀。
齊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齊讀。)
(課件出示)要求:
(1)仿照課文介紹一位名人事例,不超過100字,用上學過的詞語更好。
(2)舉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資料。
(2)小組交流,推薦代表上臺交流。
4、學生交流。
5、(課件出示貝多芬頭像及《命運交響曲》背景音樂)老師也去搜集了資料。大家看,這是誰?我們學過寫他的文章《月光曲》。貝多芬從28歲開始聽力逐漸減退,到50歲雙耳全聾。這對一位作曲家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但他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創造出最美的音樂。他說過一句有名的話:呃住命運的喉嚨,絕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來,他一直在無聲的世界里譜寫最美的樂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樂壇掀起狂瀾,他的作品成為人類音樂寶庫中光芒萬丈的珍品。(音樂漸響再漸弱)
6、聽了這么多事例,你有感觸嗎?現在,你最想說的話是什么?
1、這就是你們從“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啟示。這段話你會填嗎?
(課件出示)目標專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夠。
這段話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廣得太極洞內“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跡的真實流露,也可以說是一段名言,我們要好好品讀。
(課件出示)繩鋸精衛聚沙只要工夫深,
1、把這些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2、采訪身邊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紹他滴水穿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