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可以幫助我們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明確目標的具體內容和實現路徑。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以下是我給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研活動方案設計篇一
唐太宗曾說:“以人為鑒,可知得失;以古為鑒,可知興替。”歷史作為一門反思之學,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可以從中總結經驗、汲取營養、獲得啟迪。以前人為鑒,避免重蹈覆轍;以前事為師,努力取其教益。學習歷史,可以幫助中學生提高其個性修養和生存質量,優化其認知結構,開闊其思維視野,增添其氣質魅力;學習歷史,可以幫助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歷史感,幫助他們正確認識中國的過去和現在,世界的歷史和今天,使之以充分的信心、堅強的毅力、歷史的智慧,投身于祖國的建設中去;學習歷史,可以幫助中學生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和國際環境嚴峻復雜的形勢下,在國家繁榮、民族復興的今天,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進一步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從而為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做出努力。為了在更大程度上發揮歷史的教育和社會功能,提高高一年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拓寬其學習歷史的視野,豐富其校園生活并培養其競爭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我們舉辦此次歷史知識競賽。本次活動涉及古今中外各個方面的歷史,將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展現出來。希望這次活動在帶給學生歡樂和知識的同時,也能給他們帶來新的啟示。
二、活動名稱:柳杜中學七年級第一屆歷史知識競賽
三、主辦方:柳杜中學七年級歷史組
四、承辦方:柳杜中學七年級歷史組
五、宣傳時間:20xx年10月13日開始籌備宣傳活動
六、活動時間:20xx年10月20日——10月24日
七、活動地點:初賽在各班教室,復賽地點在會議室,決賽地點在會議室。
九、活動過程與內容:
(一)活動總設計:
2.競賽知識范圍:歷史組印發的材料和學生學情內的歷史知識。
(二)活動過程與內容規劃:
1.活動前期準備工作:(20xx年10月13日——20xx年10月20日)
1)根據活動確定的主題和學情著手考慮活動的整體方案,并草擬策劃書;
2)確定大致合理規劃比賽前后期的時間段和大致流程;
3)著手準備活動所需要的材料與試題,并嚴格做好試題保密工作;
2.活動前期工作內容:(20xx年10月13日——20xx年10月20日)
1)根據最后確定的活動方案,由七年級歷史集備組負責擬定活動通知并上送教研室、教務處研究審批,審批后將通知下發七年級各個班級。
2)王虎維和趙衛華負責準備比賽中使用的材料,并確定比賽使用試題和備用試題初稿,經歷史教研組研討后定稿。
3)在歷史教研組教研過程中針對活動的大體方向進行細節化討論,并
制定出活動當中的一些具體事項。
4)比賽的前期宣傳工作包括:各個班級認真做好宣傳組織工作。
3.知識競賽初賽工作安排:(20xx年10月20日)
1)參加本次知識競賽的的對象為:七年段學生。
2)每班全員參加初賽。
3)初賽的監考工作由各班班主任負責,看卷工作由歷史組負責。
4)經過初賽,每班選出本班成績前三名的學生進入復賽,以班級為單位分為4組,由七年級歷史教師負責,就復賽相關事宜進行統一說明。
4.知識競賽的復賽:( 20xx年10月22日下午)
2)各個參賽隊伍人員必須遵守比賽規則,違反規則將按照相關規則處理;
3)詳細復賽比賽流程見副表二;
4)復賽結果在比賽結束后當場公布,決定決賽人員,公布班級名次。
十、活動的注意事項:(細節)(待議)
十一、流程概述:
(一)參與人員:
現場主持人(2名);參賽選手(12名);評委(若干名);
記分員(1名);計時員(1名);
(二)比賽具體流程與規則:
1.比賽開始前:
1)主持人介紹前來評委。
2)主持人宣布比賽開始。
2.知識競賽決賽比賽規則:
比賽開始的基本分數為100分。主持人在念完題目后喊開始方可舉手搶答。在回答題目的過程中,若答題錯誤,該題作廢。每個環節多準備5至10題。
第一輪:必答題:(時間耗費:10至15分鐘)
說明:
1)本輪題目共有三種類型,第一種為問答題,第二種為二選一選擇題,第三種為手寫題。
3)在規定時間外作答,即使回答正確,也不能加分;
4)本輪比賽結束后,由主持人對各個隊的分數進行通報;
第二輪:搶答題:(時間耗費:10至15分鐘)
3)選手搶到題目后可以由同組隊伍的任意成員回答,但必須在10秒內回答完畢,計時方法參照第一輪。
4)搶答題答對一道加10分,答錯或未答扣10分;
說明:
3)本輪比賽結束后,由主持人對各個隊的分數進行通報;
第三輪:風險題:(時間耗費:10至20分鐘)
教研活動方案設計篇二
為推進教學管理規范化,星級教研組評選常態化,鼓勵教師在教研活動中不斷成長,促進教研活動的經驗積累與分享,展示各教研組教研成果,根據學校工作計劃,特制的本方案。
二、展示項目
1、說課
2、模擬教學(無學生的上課)
3、成果匯編
4、課題匯報
說課是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專家,在規定的時間內,針對具體課題,采用講述為主的方式,系統地分析教材和學生等,并闡述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
模擬教學是教師從教材中自由選取教學內容,按照課堂教學進行無學生模擬授課,檢驗教師的教學藝術、語言運用能力、課堂組織能力、多媒體課件等現代教學手段以及板書等傳統教學手段的運用等一系列教學實踐能力。
三、具體展示安排
1、數學組:6月17日,上午第1、2節課,說課、模擬教學;下午第5、6節課,課題匯報。6月27日前成果匯編評選。
2、綜合組:6月18日,上午第1、2節課,說課、模擬教學;下午第5、6節課,課題匯報。6月27日前成果匯編評選。
3、語文組:6月19日,上午第1、2節課,說課、模擬教學;下午第5、6節課,課題匯報。6月27日前成果匯編評選。
四、有關要求
1、全校分語文、數學、其他三個大組進行展示,每個教研組均展示四個展示項目,每個項目均由不同的人員負責。各教研組于6月13日前確定并上報本組分工情況,要求本教研組成員人人有事做。
2、說課和模擬教學為同一教學內容,且由本組重點培養對象承擔;成果匯編主要匯總編輯本學期本教研組的優秀教研成果,包括聽課、講課情況、獲獎證書、優秀論文案例、集體備課資料等。(格式:大標題三號黑體,小標題五號黑體,正文5號宋體。封面自行創意設計,學校文印室統一打印、裝訂);課題匯報圍繞本教研組的小課題研究,匯報研究的目標意義,經驗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下一步研究的打算等。說課5—8分鐘要求脫稿,使用多媒體課件.模擬教學15分鐘,要求脫稿,使用多媒體課件.課題匯報15分鐘。
3、所有展示項目均作為個人、教研組、年級組目標考評的相關依據,并按3:4:3的比例評選一、二、三等獎。其中說課和模擬教學分組評選個人獎;成果匯編、課題匯報按組評選集體獎。其中優秀課題由學校推薦到市教科院立項為市級課題。
本次活動將邀請市教科院領導參加,電教處全程錄像。
4、評委安排:
(1)數學組:
(2)語文組:
(3)綜合組:
教研活動方案設計篇三
為貫徹課程改革精神,更新教師教育理念,提升教師理論素養、專業水平和教學實踐應用能力,加強教師之間相互合作、交流,探討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總結和推廣先進教學經驗,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特制定教研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實施課程改革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學管理,以研促教,為廣大教師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最終達到資源共享。
二、活動原則
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教研活動的宗旨和歸宿,充分體現全體性、導向性、操作性、發展性、激勵性。
三、活動形式
1、個人、集體備課相結合。
2、開展示范課、優質課、研究課等教學觀摩活動。
3、教師專題講座。
4、教學研討、經驗總結、撰寫教學案例反思等。
5、具體為:單周(一個專題講座、集體看一個課例)雙周(集體備一節課、上一節課、評一節課)
四、具體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深入領會新課程的精神實質,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課程觀、教學觀、質量觀。
2、建立學科備課組,實行在教師個人備課基礎上的集體備課制度。個人備課做到“六備”:備大綱、備教具、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實行超前備課,教師應有教案上課。
3、以教研組為單位,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研活動。每次活動做到定時間、定主題,應有過程、人數、具體內容等記錄和資料,教導處參與指導,起引領作用。
4、教研活動應全員參與,積極圍繞活動主題內容發表個人見解、展示自我。
5、教研活動結束后及時進行資料整理上交鄉教導處。
五、活動主題(見附表)
各村完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研活動主題進行開展。
教研活動方案設計篇四
----“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活動有效性的研究”專題教研活動
一、活動主題的確定
隨著課堂改革不斷深入,課堂變活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主動精神。學生非常活躍,教室里熱鬧非凡。但是,在學生活動中,存在好學生唱獨角戲的局面。同時,由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自控力較弱,好動愛玩,活動一展開,學生就紛紛動起來,表面看來轟轟烈烈,然而真正投入學習活動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孩子,大部分的孩子借此玩上一陣,活動的實效性不大或根本沒有實效性。尤其是我校的學生多數為農村子女,學生大多由爺爺奶奶撫養,由于學習上長期無人監督,久而久之養成了課前不預習,課后少復習,作業馬虎,依賴教師講解的壞習慣。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進而提高學習的實效性?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此,為此我們確定了本次教研活動的內容為“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活動有效性的研究”專題研討活動。
二、教研活動目標
研討的目標,以課堂教學作為實施課題的主渠道,組織進行集體討論,交流提高學生活動有效性的策略;二是積累經驗,就研究過程中成功與不足之處寫好自評,由本課題研究負責人進行階段性的總結,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三是提升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和調控課堂教學的能力;四是拓展教研活動的新途徑,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教研平臺;五是運用行動研究法,創新教研活動的實效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活動內容:
1、圍繞主題展示課堂教學。
2、圍繞活動主題,講課教師進行說課,參會教師以“假如我上這節課”為話題進行研討。
3、學科教研員歸納總結,提出今后學科教學的指導意見。
四、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的思路是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結合小專題“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活動有效性的研究”,進行教學實踐,并通過“集體備課——上課實踐——專題研討——后續網絡教研提升教師教研能力-專業化發展”的行動研究,相互研討,相互評價,從而促進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和專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1、深入調研 確立主題
通過調研獲取第一手學科教學信息,廣泛爭取一線教師意見,傾聽學科教師心聲,確定教研主題。
2、確定講課教師
指導備課
活動主題在認真聽取教研組的意見后,再經過聽課篩選確定研討會上的講課人員,明確本次研討會的相關要求,著重落實課堂教學要突出訓練的主題,確保本次研討會主題鮮明,課堂教學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保證研討會的質量。
3、突出主題
集中研討
為了避免研討流于形式,突出實效性,根據展示課,結合會議主題,反思學科教學,展示課結束后,先由講課教師進行簡單說課,參會教師再以“假如我上這節課”為話題,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互動研討。
4、歸納總結
強化指導
學科教研員是研討會的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研討課結束后,教研員要認真組織參會教師圍繞活動主題,展開頗具實效性的研討,最后教研員要歸納總結學科教師的意見。結合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以及學科教學特點,針對學校課堂教學實際,圍繞會議主題,對今后的學科教學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使參會教師帶著問題來,載著收獲歸。
五、參加人員:
數學教研組全體成員。
六、具體要求:
1、教研組要高度重視,按要求提前選好聽課教師,準時參會。
2、參會教師必須提前熟悉與主題有關的教材內容,保證帶著問題聽課、研討。
3、聽課教師要及時寫出評課講稿。
數學教研活動總結
通過本次教研活動 “專題設置-設計教案-上課實踐-反思總結-后續網絡教研提升教師教研能力-專業化發展”,以這一系列的步驟進行教研活動,通過循環往復的螺旋式上升,提高了教師的教研水平。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活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要求我們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關注學生的情感,使所有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教師能夠在理論指導下不斷探索提高學生活動有效性的策略,逐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教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拓展教研活動的新途徑,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教研平臺。
辛莊小學
教研活動方案設計篇五
二、總體思路說明
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理論創新到實踐認識階段
第二階段再認識到在實踐階段
三、
具體活動安排一、第一階段
第一環節(問題設計、集體備課)
(一)教研組長:針對紅寺堡中學高中政治學情分析,形成創新教研主題、落實主講教師及發言老師。
(二)執教教師:賈正有老師針對《價格變動的影響》教學進行備課、修改,寫好預設說課稿及教案。
(三)組內教師:先是備課組內教師一起備課研討教學重點、難點和側重點,一起設計教學活動,怎樣把問題落實到課堂。
(四)確定時間,地點,執教教師公開在全校說課,指定一位老師準備發言。
第二環節(問題互動、上課、聽課)第三環節(問題反思評課)
二、第二階段
第四環節(問題總結二次備課)第五環節(問題再現二次上課、聽課)第六環節(問題評價二次評課)
四、活動亮點與預期成果
2 開展《問題牽引教學初探與課堂應用》的教研活動,目的在于讓教師屏棄任務式的傳統教研活動,深入課堂開展教研,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探究的欲望,從根本上改變政治課教學古板沉悶的現狀,把理論的東西生活化;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把厭倦的東西幽默化,豐富政治課堂,活躍學生思維,使艱澀深奧的理論變的通俗易懂,使教師和學生互為相長。開展《問題牽引教學初探與課堂應用》的教研活動,真正做到校本教研進課堂,焦聚課堂講實效,教師研討促發展,學生發展得實惠。
附:《問題牽引教學初探與課堂應用》的教研活動
---第一環節
活動地點:紅寺堡中學五樓報告廳
活動時間:2024年5月 準備材料:
1、創新教研活動設計方案總體思路說明()
2、《問題牽引教學初探與課堂應用》教研活動的解釋()
3、《問題牽引教學初探與課堂應用》教研活動的亮點說明()
主 持 人:王東軍
參加人員: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各教研組長及全體政史地組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