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路燈教案反思篇一
一、教學目標
1、什么是串聯電路,了解串聯電路的特點;
2、動手連接串聯電路的方法和過程;
3、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屬于串聯電路。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串聯電路的優點和缺點;
2、學會畫簡單的串聯電路圖。
三、教學準備
教師用具:2個發光的二極管、開關電池盒、正負極導線。
學生用具:2個發光的二極管、開關電池盒、正負極導線、螺絲釘、2個長短不一的橫梁。
四、教學流程
課程導入:
(引導語:小朋友,答案是“路燈”哦,小朋友們真聰明,那么小朋友們想不想做做關于路燈的實驗。)
實驗:雙頭路燈
用螺絲釘將兩個橫梁固定成t型,在t型的兩端分別固定好發光二極管,正極(長腳)向上折,負極(短腳)向下折。用兩根導線將二極管的正極和正極相連,負極和負極相連。
把電池片放入電池中,并固定。用短導線連接電池片的負極,長導線連接電池片的正極。在底座上裝上開關,并用另一根長導線連接開關中間的孔,短導線連接開關兩端任意一孔。
實驗記錄:觀察并補充完整實驗記錄。
打開開關,兩個二極管都(亮了),關掉開關,兩個二極管都(滅了)。實驗結論:雙頭路燈是一個串聯電路,當打開開關時會使電路連通。
串聯電路的優點是在一個開關中由一個開關控制所有電器。
串聯電路的缺點則是在一個電路中,只要某一處斷開,整個電路成為斷路,即所串的電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路燈教案反思篇二
《分餅》是本單元《分數》的第二課時,其實也就是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學習。教材創設了豬八戒分餅的情境活動,結合這一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 “帶分數“的意義,正確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了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重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3、使用幼兒用書。
大班數學教案:《分餅》課后反思
反思本課教學,有幾點啟示和一些不足,啟示是:一,創設故事情境要很好的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服務。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二,要有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三,從“獨白”走向“對話”。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傳統的教學是“獨白”式教學,它忠誠于學科,卻忽視了學生;體現了權威,卻淡化了民主;追求著高效,卻忘記了意義。課堂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是師生在新課程中的成長之路。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本節課中,新課程教學內容的實施不夠深入,透徹。部分學生在分餅活動中為玩而剪、沒有積極的參與到分餅活動之中。
學習效率不夠高。本人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銜接、過渡欠缺自然、流暢。課堂語言表達不夠規范、準確。應注意語言描述的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前進的動力。盡可能地多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觀察、發現、比較、分類、自我表達的機會。由于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和40分鐘的制約,往往學生的探究不深入。要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生活中學數學、把數學應用于生活中。最后,引導學生的口頭表達,語言描述也應注意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向本校數學專家、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教法,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路燈教案反思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知馬路、汽車、紅綠燈等造型、色彩,了解一些交通設施;體驗“近大遠小”有透視現象,能描繪紅綠燈下有前后遮檔和空間秩序排列的道路交通情景。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與記憶中,認識馬路、汽車、紅綠燈等是重要的交通設施;在欣賞評述中,激發創作的內容和選擇表現的方法;在嘗試與表現中,大膽運用各種物像組合成有前后遮擋關系的道路交通情景色彩畫。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遵守交通規則,營造良好的交通秩序,應“從我做起”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能描繪紅綠燈下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
三、教學難點
能運用各種物像組合成有前后遮擋關系的道路交通情景色彩畫。
四、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中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物點和認知規律,我采用談話法、創設情境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
在學習方法上,主要是欣賞、比較、談話、經驗交流等方法相結合。
五、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素描紙、水彩筆
2、學具準備:美術課本、鉛筆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教師出示課件并提問:你知道馬路上哪些設施特別重要嗎?(學生回答:紅綠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再次提問:我們想一想,假設我們的馬路上沒有紅綠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由學生的再次回答引入課題——紅綠燈)
(二)有關交通圖片欣賞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了欣賞有關交通方面的圖片。
交通繁忙的圖片、不同造型的汽車圖片、相關交通設施的圖片等。
(三)欣賞后的感受 教師提問:
1、哪張圖片使你印象最深?為什么?(學生回答)
2、馬路上都有哪些設施呢?(學生回答)
3、你知道哪些交通規則?(學生回答)教師:平常我們行走在馬路上時,如果聽到一些機動車的笛聲,我們一定要快反應,并且要主動讓步;下面我就來考一考我們班同學分辨機動車聲音的能力。
1、引導學生模仿汽車的喇叭聲,2、引導學生模仿摩托車的發動聲及騎車動作。
(四)形狀概括,加深理解 教師:出示圖片小汽車,1、提問:這部車由哪些基本形狀組成?(學生回答)
2、請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小汽車進行外形說明。(學生說明,教師補充)
(五)作品欣賞
教師:出示《過天橋》美術作品提問:
1、作者選擇了哪些對象去表現這幅畫?
2、畫面上有哪些地方運用了遮擋的表現方法?
(六)小組討論,大膽創作
2、教師進行抽查:提問三個小組的討論結果
3、學生開始在音樂聲中作業:以“紅綠燈”為題,畫一幅記憶畫,能畫出馬路、汽車、紅綠燈等重要的交通物象;還要記得加上人物。
(七)評價激勵,體驗成功
挑選六到七幅將要完成好的鉛筆稿放在黑板前,進行他評。(評價標準)
1、畫面是否運用了遮擋手法
2、畫面是否主題突出
3、畫面是否豐富
請六到七位同學作為評委進行評價,把認為好的作品貼上小貼紙。請同學進行自評。
(八)課后拓展
遵守交通規則,營造良好的交通秩序,應“從我做起”。
路燈教案反思篇四
1.通過感知特定場面所展示的景物特征來感受夏天的特點。
2.學習課文優美、生動的語言。
3.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1.學習課文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
2.體會作者對于夏天的獨特感受。
朗讀法、討論法、啟發法
欣賞過朱自清先生筆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春天,領略過老舍先生筆下溫晴的濟南的冬天,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梁衡的《夏》。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作者筆下的夏有何特點?
生機、活力、金色、緊張、熱烈、急促等
(一)、課文選取了哪幾個特定場面來表現夏天的特點,請為每個場面擬小標題,以“……圖”的形式。
板書:草木蓬勃圖、太陽烘烤圖、麥浪翻滾圖、
熱風浮動圖、農作物勃發圖、農民勞作圖
(二)、請小組合作,選擇一到兩幅你喜愛的場面,讀一讀,賞一賞
小組討論
1.草木蓬勃圖
動詞:泛泡、冒氣、沸騰、長成、凝成、不見、換來、潛
(春景色彩:淡淡綠煙――黛色長墻(春到夏,樹蔭漸濃,顏色漸深)
與夏景)修辭:比喻,準確生動地表現出從春天到夏天的變化過程
個人讀女生讀男生讀
齊讀:讀出春天的柔嫩,夏天的蓬勃濃郁,讀出變化的過程
這個變化的過程體現了夏天的什么特點?(生命的勃發、磅礴的生命力)
2.太陽烘烤圖
烘烤:溫度高、火紅、金黃
3.麥浪翻滾圖
翻滾、撲打;比喻,表現出汽車在翻滾的麥浪中忽隱忽現的優美動人的畫面
4.熱風浮動圖
動詞:浮動、飄過、吹送;顏色:金色;香:麥子的香味
色、形、味
2、3、4連起來讀小組讀齊讀
以上幾幅圖展現了夏天什么特點?(生命的力度)
板書:生命
5.農民勞作圖
這一段抓住了什么特點來寫:緊張、急促
多用短句,讀起來節奏快,表現夏天的急促
反復,讀起來有節奏,表現緊張、急促
動詞:揮、彎、流,表現農民勞作的辛苦
思考:為什么要“快割,快割,快打,快打”?
創讀(體會農忙的緊張感):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烏云來了),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要下雨了),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麥子打完了,該松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提問:農民們如此忙碌,他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呢?
明確:內心是喜悅的。
追問:為什么喜悅?
明確:因為揮鐮是在豐收,追肥、澆水是在迎接新的收獲,是為了創造美好生活而忙碌,所以是喜悅的。農民作為生命個體,在播種新的生命,創造新的生命。
板書:創造
6.農作物勃發圖
棉苗、高粱、玉米、瓜秧
擬人的修辭手法:挑、舉、匍匐(熱烈生長,表現熱烈的特點)
換讀:如果把這三個動詞換一換,有何不同?
那長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背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生長著的瓜秧。
在換讀中體會到農作物所表現出的精氣神。
這幅圖體現夏天什么特點?(旺盛的活力)為什么?(挑、舉、匍匐都是力爭向上、向前的動作,表現出生命的活力)
板書:活力
寫一寫:“挑、舉、匍匐”表現出植物怎樣的情態呢?請同學們發揮想象。
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同學們交流。
補白讀: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如同舉著旗幟高高飄揚;
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似乎在田野里放情歌唱;
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更像日夜兼程的士兵,只朝著明亮前行。
7.作者以他對夏天的獨特感受寫了這些特定場面,他想要表達什么情感?
明確:贊美夏天
作者為什么要贊美夏天?
補句: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因為這是一個生命勃發的夏季,這是一個活力充沛的夏季,這是一個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夏季。
草木蓬勃圖生命
太陽烘烤圖
麥浪翻滾圖
熱風浮動圖
農作物勃發圖活力
農民勞作圖創造
《夏》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第四單元“多彩四季”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梁衡以他的獨特感受展現了一個別樣的夏天。這篇散文通過選取的夏天特定場面的描寫來展現夏的特點,語言生動、富有表現力。因此,我把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通過感知特定場面所展示的景物特征來感受夏天的特點;2.學習課文優美、生動的語言;3.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把教學重難點確立為:1.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2.體會作者對于夏天的獨特感受。圍繞這兩點來展開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找一找文中體現出哪些夏天的特點,此時學生回答往往是從課文中找出單一、獨立的詞語,這一環節注重培養的是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能力。接下來采用師徒合作的形式,請同學們歸納概括文中的幾個特定場面,對文章有一個更為具體的把握。再層層深入,以具體的場面的分析帶動學生對于文本的解析和情感的把握,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展現的對于夏季的獨特感受。同時采取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力求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感,另一方面,在交流討論中活躍學生的思維。
起初我對于夏的特點的體會仍表面地停留在“緊張、熱烈、急促”上,沒能深入挖掘散文內涵,后來在師父的指導和幫助下,逐漸體會到文章通過特定場面所呈現出的對于“生命、活力、創造”的感悟。因此在課堂的主要環節中,重點引導學生在分析場面的過程中,體會到夏天的生命所表現出來的生命的磅礴、力度,旺盛的活力,夏天里的人――生命,又創造出新的生命,如此蓬勃向上,生生不息。同時,以創讀、補白讀、對比讀、齊讀等多種讀書形式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體會,以發揮想象、造句的形式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在讀寫之中現出對這篇散文的深層理解。
遺憾的是,在文本解讀方面,第三小節的“挑、舉、匍匐”沒有講透,學生對于田間的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等農作物是比較陌生的,一時無法體會三個動詞所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態,我在分析過程中急于想要讓學生了解夏天的“旺盛的活力”,而為什么這些農作物表現的是一種“旺盛的活力”,并沒有讓學生理解透徹。這里實際上三個動詞都表現了夏天里農作物向上、向前、奮力生長的態勢,由此體現出活力。再者,在朗讀方面,第二小節開頭,從春到夏的過程,怎么來讀出這種變化,指導學生朗讀時沒有到位,春天草木的柔嫩仍然體現得不夠;第二節麥浪翻滾圖幾個動詞的使用,生動地表現出麥浪翻涌的壯觀,表現出生命的力度,在朗讀時要注意重音,讀出這種力度。最后,在教學語言方面,語言不夠簡潔,問題的指向性不夠明確,這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力求改正的一點。
通過這節課,在師父和各位老師的幫助下,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文本解讀的重要性,進一步學習了散文教學的方法,更加領略到了蘇氏語文課堂所應該展現的語文味兒。
路燈教案反思篇五
1、能在閱讀中自主識字,理解“細膩、騷動、小心翼翼、伏案疾書、悄無聲息”的意思。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模仿課文第五小節的寫法,結合生活中的小鏡頭對人物的活動進行細節描寫。
4、通過圖書館里不同的小鏡頭,感受圖書館中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自身的讀書熱情。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人們“愛讀書”的熱情。
1.板書“館”,讀讀這個字,“館”一般指進行文化活動的地方。
2.板書:圖書館,圖書館就是提供圖書資料供大家閱覽參考的機構。
2.在同學們眼里圖書館是怎么樣的呢?
3.作者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對生活中一個個精彩的小鏡頭充滿了敏銳的觀察力,而且他更偏愛圖書館里的小鏡頭,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前往圖書館,通過一個個小鏡頭,一覽此處的美麗。板書:里的小鏡頭(生齊讀完整課題)
4.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的2、3、5小節,說說你通過作者的描寫,你看到了圖書館里怎樣的鏡頭呢?(出示句式:我偏愛的圖書館里的小鏡頭在 ,人們 。)
二、研讀理解人們“愛讀書”的勁頭。
1.課文中用了哪個詞語寫出了他們身份各不相同?
2.你怎么看出這些讀者是“各式各樣”的人呢?請你快速默讀2、3小節,邊看邊完成填空,看看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來告訴我們。把相關答案寫在句子旁。
4.畫面是定格的,用你的話語讓鏡頭活起來吧,告訴大家,鏡頭展現在你面前的都是些什么呢?(生交流:發型、鞋子、眼睛、手)
5.這里所指的“各種各樣的人”指的都是哪些人?
師:注意啊,這些人們雖然年齡不同,身份不同,知識水平也有區別,但來的目的卻只有一個——讀書,用一個詞來概括他們進入圖書館時的樣子吧。
師:是愛讀書的人讓圖書館顯得擁擠了,所以并不矛盾。
7.師:在讀好這些短句的時候要語速快些,富有節奏感,好比跳動的音符,試試看!
(生再讀第2節,讀出節奏感)
8.師: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在書架前各取所需呢。(引讀課文)
師:找到自己心儀的書,還不欣喜地取下來,于是(引讀課文)
師:人們是怎么選書的?
(出示:人們進了圖書館,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欣慰地笑了笑,似乎這封閉了一夜的圖書館空氣很清新似的。“封閉”和“清新”顯紅)
9.師:看到這里,你又有什么疑問嗎?
小結:作者通過局部的特征描寫,以小見大,描繪了一個個活生生的讀書人形象,讓我們猶如身臨其境,深深體會到了人們“愛讀書”的勁頭。(板書:局部描寫)
三、情景體驗人們“愛讀書”的專注
師:沉醉的意思是
2.師:第5小節中,作者就是將目光聚焦于一個個具體的人物身上。你們覺得哪一個人物的那幾處描寫最能打動你,讓你感受到人們沉醉書海的呢?特別注意的是人物的神態和動作,讀讀品品,說說你的理由。
生自由讀,圈畫重點詞語,小組合作說說自己的感受,師巡視輔導。
3.師:來說說你看到了哪些愛讀書的人?
小結:作者正是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神態、動作、并加上適當想象,通過細節描寫(板書:細節描寫)將人們沉醉書海的情景寫得惟妙惟肖的。分角色來有感情地讀讀第五小節,比比哪個小組讀得最惟妙惟肖。
過渡:師:每個人都那么專注在自己的書本上,沉醉其間,讓作者看了不忍打擾任何人,就這么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圖書館。
四、練筆延續人們“愛讀書”的樣子
1.師:今天,我們跟隨作者在圖書館的——(指讀板書)看到了幾組小鏡頭,他們有的是抓住人物的——進行特寫,讓我們知道各種各樣的人都進入了圖書館。而有的鏡頭則抓住了具體人物的動作細節來描寫,生動了體現了人們讀書的專注。
出示:它似乎告訴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生交流
3.師:原來,作者抓住了這些小鏡頭就是要讓我們感受到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4.師:看看老師在上海書城拍攝的這些小鏡頭,這里也有許多愛讀書的人們,(出示圖片)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小鏡頭中人物的表情、動作并展開合理的想象,試著模仿課文,可以用局部描寫的方式,也可以抓住細節展開描寫。
生寫后交流
5.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不僅和作者一起通過圖書館里的小鏡頭,看到了一群愛讀書的人們,還學會了用不同的寫作方法把生活中精彩的鏡頭描述下來,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持一顆敏銳的心,我手寫我心,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吧!
附板書:
27圖書館里的小鏡頭
門口進館 爭先恐后
局部描寫
架前選書 小心翼翼
桌前看書 沉醉其間 細節描寫
【課后反思】
《圖書館里的小鏡頭》選自二期課改新教材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
課文以寫實的手法,通過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圖書館里的一個個小鏡頭。通過對這些小鏡頭聚焦,如實地反映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對知識的渴求,體現了新時期人們如饑似渴地獲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的精神風貌。文章雖沒有幽默的故事情節,然而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精湛的寫作技巧和獨特的觀察視角。
一、以讀為本,理解課文內容
自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許多讀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
教學伊始,我要求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全文找出圖書館里的小鏡頭究竟在哪里,人們的舉動讓你感受到什么,學生初讀時首先在頭腦中有了對課文的感知。接著,在指導學生逐節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時,我又安排了快速默讀,節奏讀,引讀,通過讀使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思路更加一目了然。然后,學生在交流圖書館里的小鏡頭如何寫得生動形象時,通過對重點詞匯的理解讓學生來細細品讀,采用個人讀,做動作讀,示范讀,男女生輪流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學生在讀中逐步深入文本,漸漸對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二、讀寫鏈接,滲透寫作指導
閱讀課上不但讓學生讀懂課文“寫什么”、“為何寫”,而且要重視“怎樣寫”的指導,滲透寫作知識,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寫法進行“讀寫鏈接”訓練。
課文的“樣本”作用不容忽視,這種示范作用除了可以使學生見識文章思想精神的高度,還可以欣賞漢語表達技巧藝術感染力,感受漢語表達藝術的極致高度,為學生的閱讀心理和寫作心理建立一個發展平臺。
《圖書館里的小鏡頭》是一篇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模仿遣詞造句技巧的佳篇范文。我充分利用教材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體會、學習作者是從局部或細節去描寫人物,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是通過“點面結合”對人物形象塑造來突出主題的。通過讀寫結合,點化學法,仿中求新,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可以利用“說些雙通道”等形式讀寫對接,引導學生運用課文“點面結合”方法描寫“超市里的小鏡頭”、“菜場里的小鏡頭”、“運動會上的小鏡頭”、“課間教室小鏡頭”等素材。
我想,為了學生的會寫而教,為了學生的樂寫而領,為了學生能真正掌握用筆說話,以文字傳情達意的本領,從而將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瑰寶傳承與發揚下去,語文教師的職責莫過于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