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搶救藥品的管理制度篇一
1、搶救車放置地點:11號樓:治療室;6號樓:搶救室;外圍病區:治療室或搶救室。
2、新式搶救車上鎖,用塑料搭將要是固定在搶救車右側的扶手上,并懸掛剪刀。搶救車示意圖、藥品及物品有效期記錄表、清點封存記錄表、特護記錄單及口頭醫囑本放在搶救車桌面上。
3、老式搶救車除左側抽屜外,其他部位均封存管理,左側抽屜內放搶救車示意圖、藥品及物品有效期記錄表、清點封存記錄表、特護記錄單、口頭醫囑本及美工剪刀;如搶救車只有一個抽屜,則允許該抽屜不封存。
4、每日上午由辦公班護士檢查搶救車的封存狀態是否完好,并簽名。
5、如發現物品竟是小氣應及時更換。
6、搶救車未使用,且無藥物近效期、無過期無菌物品可封存一個月,每月最后1日由主班護士打開搶救車,檢查有效期并清潔搶救車,經雙人(其中一人須為護士長或辦公班)核查后重新封存。
7、開啟使用后必須在次日12:00前補足藥品和物品,經雙人(其中一人須為護士長或辦公班)核查后重新封存。
8、如遇上級部門例行檢查,需打開搶救車備查后在按照制度封存。
9、搶救藥品管理做到“五定”: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供應、定時查對、定期補充和消毒。
10、如備專科特色急救藥品需在護理部及藥房備案(包括藥名、數量)。
11、各種急救設備需定期校驗。
搶救藥品的管理制度篇二
1、嚴格劃分潔凈區、清潔區、非潔凈區或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手術室拖鞋與私人鞋、外出鞋分別存放。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不得佩戴飾物,涂亮甲或戴假指甲,必須按規定穿戴手術室專用衣、褲、鞋帽,貼身內衣不得外露。進入半限制區需戴好口罩。手術室衣、褲不得穿出室外,外出時應更換外出衣和鞋。手術患者入手術室前應更換清潔的衣、褲、戴好圓帽。
2、堅持一間一臺制,清潔切口與非清潔切口手術分開進行。在手術間不足的情景下,應先做清潔切口手術,再做非清潔切口手術;先做急癥手術再做擇期手術。
3、手術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操作規程,認真檢查各種無菌物品,實施標準預防。
4、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配置外科手消設施,每月定期進行手衛生質量檢測。
5、嚴格控制手術室人員密度和流量。有嚴格的參觀制度,見習、參觀人員必須護士長同意,3人以上需報請醫務科批準。一般參觀人數控制在2人臺以下,參觀者必須在指定范圍內走動,非當班人員不得擅自進入手術室。
6、傳染病活動期人員不得在手術室工作,咽拭子培養陽性及皮膚化膿感染者不得進入手術間。
7、感染手術應在感染手術間進行,術后及時進行清潔消。遇有特殊菌種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綠膿桿菌等感染手術時,應盡量縮小污染范圍,術后進行嚴格消處理。
8、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規定及清潔衛生制度。一切清潔工作均應濕式打掃。各手術間物體表面及地面明顯污染時清水擦拭;血液體液污染時,還應用消液擦拭,術后及時進行手術間清潔消。手術室的工作區域每日清潔、消一次,每周徹底清掃、消一次,并每月做細菌培養一次,包括空氣、物體表面和滅菌后的物品等。清凈手術間按規定要求更換過濾網裝置。實施連臺手術時,手術完畢及時進行清潔、消后才能再次使用。被血液、體液污染的區域要及時清潔、消;潔凈手術室須到達要求的潔凈度后方可連臺手術。
9、手術用物按清洗—消—滅菌的程序處理;特殊感染患者手術用過的物品則按消—清潔—滅菌程序處理。
10、所有滅菌物品必須每日檢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確保滅菌物品在有效期內使用。
搶救藥品的管理制度篇三
1、凡在手術室工作的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無菌原則。保持室內肅靜和整潔。進手術室時必須穿戴手術室的鞋、帽、隔離衣及口罩,手術衣不能隨意穿出手術室。
2、進手術室實習、參觀,須經手術室護士長同意。
3、手術室的藥品、器械、敷料,均應有專人負責保管、放置,經常檢查,以保證手術正常進行。麻醉 藥品與劇毒藥品應有明顯標志,加鎖保管,根據醫囑并經過仔細查對方可使用。
4、無菌手術與有菌手術應分室進行,如無條件時,先做無菌手術,后做有菌手術。手術前后手術室護士應詳細清點手術器械、敷料等的數目,并應及時收拾干凈被污染的器械和敷料。
5、手術室對施行手術的病員應作詳細登記,按月統計匯報。協同有關科室研究感染原因,及時糾正。
6、手術室應每周徹底清掃消毒一次,每月作細菌培養一次(包括空氣、洗過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7、手術通知單須手術前一日交手術室以便準備,急癥手術通知須主治醫師或值班醫師簽字。
8、接手術病人時,要帶病歷并核對病人姓名、年齡、床位、手術名稱和部位,防止差錯。
9、負責保存和送檢手術室采集的標本。
搶救藥品的管理制度篇四
1、實行24值班制,按時交接班,上崗時做到衣帽整潔、佩帶胸卡。
2、為確保隨時投入搶救工作,做到搶救室設備齊全,專人管理。
3、危重病人搶救時,當班醫務人員應全力以赴,爭分奪秒。一般搶救由該科值班醫師及搶救護士負責,特殊搶救請示醫務處或院領導組織有關科室共同搶救,各級人員做到明確分工,密切合作。
4、一切物品實行四固定(定量、定位、定人、定期檢查)制度,搶救室物品不準任意挪用或外借。
5、搶救室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遵守各種疾病搶救常規程序,嚴格 執行查對制度,非參加搶救人員不得進入搶救室。
6、室內用物,使用后及時清洗、整理、補充和消毒,每日由專人檢查。
7、患者經搶救病情穩定后,由醫務人員送至病房或手術室,因病情不宜搬動者,留急診科繼續觀察。
8、每次搶救工作結束后,由負責醫師及護士(長)做總結。
搶救藥品的管理制度篇五
1、工作人員進入icu應換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
2、病人的安置應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診療活動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堅持室內清潔衛生,每日用消液拖地兩次,對室內空氣應定期進行消監測。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洗手或手消,必要時帶手套。
5、注意病人各種留置管路的觀察,局部護理與消,加強醫院感染監測。
6、加強抗感染物應用的管理,防止病人發生菌群失調,加強細菌耐性的監測。
7、加強對各種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與管理。
8、嚴格探視制度,限制探視人數;探視者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與病人接觸前要洗手。
9、對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菌感染的病人,嚴格消隔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