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萃取實驗教案設計篇一
分液和萃取
教學
設計馮雪媃 一.教材分析
萃取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的基本實驗操作方法。萃取是一種新方法。學習這種方法,主要是讓學生對物質分離和提純的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⒈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學會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適用范圍。⒉ 了解分液漏斗的種類和適用范圍,學會使用分液漏斗。⒊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劑,初步學會萃取的基本操作。⒋ 學會應用萃取和分液操作從碘水中提取碘。(2)、過程與方法
在化學學習和實驗過程中,逐漸養成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化學問題,學會評價和反思,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善于與他人合作。(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建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
三、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液、萃取 教學難點:萃取四、教學設計思路
在學習每個知識點時,先讓學生預習,找出問題,再做探究性實驗,在實驗中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再由實驗上升到知識點的學習。這樣就更加便于學生學習,學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個知識點。在教學中突出以下特點:
1、以實驗為引導
通過實驗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通過實驗設計指導驗證推論,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思維為核心
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
3、以學生為主體
通過組織討論,發揮群體的智慧,完成知識的構建
五、儀器、藥品
鐵架臺、燒杯、鐵圈、分液漏斗(球形、錐形)、試管、試管架、膠頭滴管;四氯化碳、苯、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學過程
【ppt投影】引導學生指出蒸餾裝置中的錯誤之處。【學生活動】觀看、思考、回答。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對蒸餾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問題引入】同學們,在前面我們共同學習了過濾、蒸發和蒸餾等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方法,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剩下的兩種分離和提純方法,即分液和萃取。首先請大家根據所預習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ppt投影】
1、分離油和水的混合物用什么分離方法?
2、四氯化碳、苯、酒精、汽油等是有機溶劑,溶于水,不溶于水。
3、從碘水里如何提取碘?
【學生活動】結合預習的內容。學生積極思考,討論、自由回答。【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學習的需要,營造了民主寬松的氣氛。檢查預習成果,潛意識強化自主學習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過渡】我們來學習分離油水混合物的方法——分液。
【演示實驗】介紹分液漏斗,演示分液操作(分離油水混合物)。⑴ 分液漏斗
球形分液漏斗——滴加反應液 錐形分液漏斗——分液 ⑵ 分液操作
① 檢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 混合液體倒入分液漏斗,將分液漏斗置于鐵圈上靜置(如教材p9 圖1-8)
③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再打開旋塞,使下層液體(水)從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與旋塞上口相切即可關閉旋塞; ④ 把上層液體(油)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學生活動】傾聽、觀察、思考。【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歸納小結】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分液漏斗,也初步學會了分液操作。那么你能否
總結
出分液的適用分離什么樣的混合物?【學生活動】思考、交流,個別回答:分液適用于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歸納。
【問題引入】四氯化碳、苯不溶于水,故四氯化碳與水的混合物、苯與水的混合物用分液的方法分離。哪四氯化碳、苯它們的密度比水大還是小?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各抒己見。
【實驗探究1】取一支試管,先加適量的水,再加少量的四氯化碳,最后加少量的苯,觀察現象。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從實驗現象容易得出結論: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在水的下一層。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在水的上一層。
【實驗探究2】取2支試管,分別注入少量水和四氯化碳,然后均投入小粒碘,觀察實驗現象。
【提問】從實驗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從實驗現象中容易的出結論:碘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四氯化碳。【設疑】
若在盛有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中投入小粒碘,并不斷振蕩試管,現象會如何呢?請說出你的猜想和運用的依據。【學生分組討論、師生交流】
組織學生對以上分組問題展開討論,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后,給機會學生發表見解,然后收集各組意見整理,大致有以下幾種猜想:
猜想一:認為碘溶于四氯化碳而不溶于水,依據是碘最后落在四氯化碳層;
猜想二:認為碘溶于水而不溶于四氯化碳,依據是碘下落時先經過水層;
猜想三:認為碘溶于四氯化碳而不溶于水,依據是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不易溶于水;
【實驗探究3】在盛有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的試管中投入小粒碘,并不斷振蕩試管,靜置后觀察現象。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從實驗現象中得出結論:水層基本無色。實驗證明猜想三是正確的。【實驗探究4】
[學生動手實驗]把四氯化碳加入碘水中、振蕩,注意觀察、比較振蕩前后的實驗現象,從這個實驗你能有什么啟發?
【學生活動】實驗、觀察現象、相互交流。個別回答:振蕩前上層棕黃色,下層無色,振蕩后上層無色,下層紫紅色;碘會從溶解度較小的(水)溶劑中轉移到溶解度較大的(四氯化碳)溶劑中。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入,實驗探究,讓學生了解新知,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能力。【探索新知】其實剛才所做的實驗就是從碘水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那么你能否歸納出萃取的定義呢?
【學生活動】傾聽、思考、交流。個別回答:利用溶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的溶解度的差別,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劑把溶質從溶解度較小的溶劑中提取出來的操作叫萃取。【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歸納。
【講解】在萃取中,溶解度較大的溶劑我們把它稱做萃取劑,那么可以用作萃取劑的物質有那些特殊的要求?請從剛才的實驗進行思考。【學生活動】思考、交流。個別回答:①與原溶劑互不溶;②與溶質不發生化學反應;③溶質在其中的溶解度遠大于溶質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學會由特殊到一般的規律。【思考與交流】大家知道碘酒嗎?我們能否利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為什么?我們還可以選擇哪些物質來萃取碘水中的碘?已知碘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學生活動】思考、交流。個別回答:①不能用酒精萃取,因為酒精與水互溶;②還可以利用汽油、煤油、苯等。【設計意圖】鞏固新知,拓展新知。
【歸納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學習了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的方法——分液,也學會了利用萃取劑把溶質從原溶劑中提取出來的方法——萃取。通過學習你知道萃取和分液的關系嗎? 【學生活動】傾聽、思考、交流。個別回答:萃取之后經常會利用分液作進一步的分離、提純。【課堂檢測】見導學案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的課堂效果是否達到高效。【課后作業】復習本節課內容
七、板書設計
§1—1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4、分液
⑴ 適用范圍: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如油水混合物。⑵ 儀器:分液漏斗 ⑶ 操作要點:
① 檢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 混合液體倒入分液漏斗,將分液漏斗置于鐵圈上靜置; ③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再打開旋塞,使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與旋塞上口相切即可關閉旋塞; ④ 把上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5、萃取 ⑴ 定義:
利用溶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的溶解度的差別,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劑把溶質從溶解度較小的溶劑中提取出來的操作叫萃取。⑵ 萃取劑的要求 ① 與原溶劑互不溶; ② 與溶質不發生化學反應;
③ 溶質在其中的溶解度遠大于溶質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常用萃取劑:四氯化碳、苯、汽油、煤油
八、教學反思、
萃取實驗教案設計篇二
實驗一 萃取分離
計劃學時:2學時
一、實驗的目
(1)了解萃取分離的基本原理,乳化及破乳化。(2)熟練掌握分液漏斗的選擇及各項操作。
二、基本原理
萃取是利用物質在兩種不互溶(或微溶)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來達到分離、提取或純化目的一種操作。
例:將含有有機化合物的水溶液用有機溶劑萃取時,有機化合物就在兩液相之間進行分配。在一定溫度下,此有機化合物在有機相中和在水相中的濃度之比為一常數,即所謂“分配定律”。
三、實驗步驟
本實驗以乙醚從醋酸水溶液中萃取醋酸為例來說明實驗步驟。1.一次萃取法
①用移液管準確量取10ml冰醋酸與水的混合液放入分液漏斗中,用30ml乙醚萃取。②用右手食指將漏斗上端玻塞頂住,用大拇指及食指中指握住漏斗,轉動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蜷握在活塞柄上,使正當過程中,玻塞和活塞均夾緊,上下輕輕正當分液漏斗,每隔幾秒針放氣。
③將分液漏斗置于鐵圈,當溶液分成兩層后,小心旋開活塞,放出下層水溶液于50ml三角燒瓶內。
2.多次萃取法
①準確量取10ml冰乙酸與水的混合液于分液漏斗中,用10ml乙醚如上法萃取,分去乙醚溶液。
②將水溶液再用10ml乙醚萃取,分出乙醚溶液。③將第二次剩余水溶液再用10ml乙醚萃取,如此共三次。
比較萃取效果。
四、操作要點和說明
在實驗中用得最多的是水溶液中物質的萃取,最常使用的萃取器皿為分液漏斗。
1、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須仔細檢查:玻璃塞和活塞是否緊密配套。然后在活塞孔兩邊輕輕地抹上一層凡士林,插上活塞旋轉一下,再看是否漏水。
2、將漏斗放于固定在鐵架上的鐵圈中,關好活塞,將要萃取的水溶液和萃取劑(一般為溶液體積的1/3)依次從上口倒入漏斗中,塞緊塞子。
3、取下分液漏斗,用右手撐頂住漏斗頂塞并握漏斗,左手握住漏斗活塞處,大拇指壓緊活塞,把漏斗放平,旋轉振搖,振搖幾次后,將漏斗的上口向下傾斜,下部的支管指向斜上方(朝無人處),左手仍握在活塞支管處,用拇指和食指旋開活塞放氣(釋放漏斗內的壓力),如此重復幾次,將漏斗放回鐵圈中靜置,待兩層液體完全分開后,打開上面的玻璃塞,再將活塞緩緩旋開,下層液體自活塞放出,然后將上層液體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切記!)將水溶液倒回分波漏斗,再用新的萃取劑萃取。如此重復3-5次。
注意
(1)分液時一定要盡可能分離干凈,有時在兩相間可能出現一些絮狀物,也應同時放去(下層)。
(2)要弄清哪一層是水溶液。若搞不清,可任取一層的少量液體,置于試管中,并滴少量自來水,若分為兩層,說明該液體為有機相,若加水后不分層則是水溶液。
(3)在萃取時,可利用“鹽析效應”,即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電解質(如氯化鈉),以降低有機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萃取效果。水洗操作時,不加水而加飽和食鹽水也是這個道理。
(4)在萃取時,特別是當溶液呈堿性時,常常會產生乳化現象。這樣很難將它們完全分離,所以要進行破乳,可加些酸。
4、萃取溶劑的選擇要根據被萃取物質在此溶劑中的溶解度而定,同時要易于和溶質分離開。所以最好用低沸點的溶劑。一般水溶性較小的物質可用石油醚萃取。水溶性大的物質可用苯或乙醚;水溶性極大的物質可用乙酸乙酯。
5、分液漏斗使用后,應用水沖洗干凈,玻璃塞和活塞用薄紙包裹后塞回去。
五、思考題
1、影響萃取法的萃取效率因素有哪些?怎樣才能選擇好溶劑?
2、使用分液漏斗的目的何在?使用分液漏斗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3、乙醚作為一種常用的萃取劑,其優缺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