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四歲的少年,走在異國的土地上,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祖國只有強盛起來,才能不受異國的欺凌;而強盛祖國的重任,正落在自己的肩上。這樣的醒悟,正是八十年代青少年的特征。
蘇文莉同學集中地寫了兩方面的事。一是歷史的回顧:參觀繪畫館也好,聽外公介紹東京車站的歷史變遷也好,都說明舊中國本身的腐敗,必然招致外來的侵略,在每個愛國者的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肚辱烙印。
二是今天中日人民之間的友好:無論是日本青年的彬彬有禮,還是房東太太的親切笑臉,都說明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民贏得了日本人民的尊重。文章通過這兩個方面的對比,為抒發愛國主義的感情莫下了基礎。如果說略有不足的話,文章的題目與內容不太切合。題目是“一件”忘不了的事;而內容包括的顯然不是一件事,而是一段經歷。歷史的回顧是難忘的,現實的感受不也同樣難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