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又過新年了!聽著新年的鐘聲,我默默地許了一個特別的愿望。是什么呢?這還得從去年的一件事情說起。
那一天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媽媽去爸爸小時候帶爸爸的奶奶奶家拜年(爸爸的奶媽,我稱她為奶奶奶)。奶奶奶的孫子和我一起放鞭炮。我們用一支香點燃爆竹,看著燦爛的圖案,聽著“啪”的響聲,開心極了。“快扔哪!”“好!”天空劃過一道十分奇特的弧線。突然聽到“砰”的一聲,煙花飛過一半就炸了。“咦,這是什么?”我衣袖上一個白色的圈圈正在逐漸擴大。“啊,是什么?”我大叫。聽見我的叫聲,叔叔立刻飛奔過來,呀,原來正在燃燒的香接觸到了我的羽絨衣。那白色的圈圈似乎正在享受吞噬的樂趣,正在我的羽絨衣上慢慢地、輕松地擴大著自己的地盤。叔叔用力地拍打著我的衣服,拍了又拍。白色圈圈頓時灰飛煙滅。我看著袖子上燒出的洞洞,嚇呆了,出了一聲冷汗,差點把我這個人給燒了!
可是沒過一會兒,我好像就忘了這件事。“再去玩鞭炮吧!”我提議,“扔水里玩!”說完,就把小鞭炮在盒子上擦了又擦,擦著了,扔呀!又有一條弧線在水面上飄呀飄。“砰!”浪花飛上了小橋。表弟也扔了一個,卻沒有煙,只聽“卜”地一聲,在水底悶悶地響了,是個“**”啊。一個一個地玩膩了,我們就把好幾個小鞭炮擺在一起點燃,它們一起“噼里啪啦”地想起來,煞是好玩、有趣。“咦?這個沒有爆炸!”我把一個小鞭炮撿了起來,“這是怎么回事?”
看到一縷青煙從我手上裊裊上升,我突然覺得有些不對,這是按理不該出現的。難道······鞭炮要爆炸了!我自信條件反射的本能和我一貫快速反應的能力,鞭炮對我沒有絲毫威脅。可結果,鞭炮并未如預期脫手飛出。我這回雖然腦子比平時快了一百倍,沒想到,動作卻慢了一萬倍。“砰—”手里閃出一朵花,這一切說時遲,那時快。速度,殺了以它為傲的我一個回馬槍。手,麻木了,沒有絲毫被炸傷、或燒傷的感覺。我依舊呆呆的站在那里,手向前伸著······
自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放鞭炮了,恨透它了!可是,新年里看著別人仍舊熱熱鬧鬧地玩著,我心里有十二萬分的不甘。這可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的習俗,不可以、也不能因為我而停止。我不能改變自己對鞭炮的態度,那么我就想:是否能改變煙花爆竹呢。改變了煙花爆竹的燃放時的狀態,過大年不就可以又熱鬧又安全了嗎?這不就是我的新年愿望嗎?每當新春佳節,我們就會從報紙媒體中讀到鞭炮傷人、引起火災的慘劇。那一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去北京游玩,回家后就聽說了中央電視臺的高樓起火的新聞,據說是燃放爆竹的公司的不規范操作引起的。
想起自己剛剛無比仰慕地參觀過這個雄偉的高樓,卻發生了大樓慘遭火災的事故,是多么令人痛心啊。難怪有一些外國友人會風趣地卻不無膽怯地提到,中國的新年有時真像一個戰場啊。熱鬧過后,又有多少燃后的垃圾需要處理,又有多少城市需承受濃濃的煙霧。現在,我們擁有如此發達的科技,為何不研制更新、更可靠、更安全的煙花爆竹呢?
這便是我的新年愿望。改造煙花爆竹不僅對人身財產的安全有用,也對環境質量有好處,我真希望這一天快點到來。為了安全,也為了環保,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開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