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站在這片土地上,故鄉的風景早已被時光洗滌的無影無蹤,可那一聲聲清脆的叫賣聲仍在耳邊回蕩,永不逝去。“糖豆嘍,買糖豆嘍……”一個衣著樸素,肩上搭著二郎帶,推著一輛舊式木輪車,臉上掛著永不退卻的微笑的老人從拐角處出來,與我恰逢。我正想向前叫一聲“老劉”,卻被老人身后一群吵鬧的孩子打斷了,他們鬧著問老劉要糖吃,老劉仍笑著給他們一人切了一塊,才都相繼散去。“生意怎么樣了?”我笑著問道。“這哪是做生意啊,都分給孩子們吃了。”老劉帶著一點幸福的語氣回答。說著,便請我回家坐坐,到了老劉家,發現他家一點兒沒變,還是一種“糖豆”的芳香。
“糖豆”叫瑪仁糖,是一種地方上的小吃。用高粱、小麥等谷物發釀的糖,再加上核桃仁、杏仁等,加在一起熬制,到了一定火候,再降至室溫,這就是“糖豆”。我與老人閑談中,告訴他我是新出走基層欄目組的記者,這次是來采訪他的。他起初不信,以為我在開玩笑,我一再強調這不是玩笑,他信了。興沖沖的將他寫了五十一年的日記拿出來。我一邊翻著,他一邊說:“俺也沒啥文化,但俺也想著為國家做點啥,這就是我的中國夢,這日記里啥都有,記得都是中國這幾十年發生的事。俺賣的糖,沒人吃,更沒人造,可俺總覺著這也是一個傳統,孩子們也都長大了,俺也不愁吃穿。可俺總想把手藝傳下去。祖祖輩輩的,也是幾千年的東西了。”
老人的中國夢純粹的讓人感動,在他的日記里記錄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過程,那些變化在日記里也都看得清清楚楚。下面是老人日記里的文字:“這天可喜慶了,家里剛買了一種叫彩電的東西,一打開,里面就有人走來走去。1998年10月3日”正如老人所說,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在他的日記旁邊,有一本泛黃的字典,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那是老人的大名,旁邊用紅筆寫道:俺的中國夢。如今。老人的中國夢已被中國博物館收藏。我想中國夢本該如此,洗盡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