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篇一
《窗邊的小豆豆》講的是一個叫做小豆豆的小女孩,因為調皮搗蛋,影響課堂秩序,在上小學一年級時就被老師開除了。后來,她被轉到了一個名叫“巴學園”的學校里,在經過了和校長先生四小時的聊天后(準確的說是校長先生聆聽了小豆豆四小時的話),小豆豆成為了一名巴學園的學生,后來,在巴學園里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小豆豆也漸漸地改掉了身上的壞毛病,為她今后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的確,巴學園十分獨特———教室就是一輛輛廢舊電車做成的;學校的大門是用兩棵筆直的樹做成的;每天上課的順序自己安排,如果上午就完成了作業,下午便由老師帶著大家去散步,一邊走一邊學習很多生活中的知識……
從表面上看,這本書的主角是小豆豆;而實際上,如果你仔細琢磨一番,才會明白,真正的主角,莫過于巴學園校長小林宗作先生,他那一套看似無法令人接受的教育方式,卻孕育了一個個成功的人!
我欽佩校長先生,尤其是在巴學園被炸毀后,校長先生說的那句那句話:“下次我一定在建一個這樣的學校!”那句話中帶著校長先生的鎮定,這是常人很難做到的。
校長先生的精神猶如一棵屹立在山頂的一棵挺拔的樹,我們需要仰視才能看見他的身影!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字篇二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作者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故事講述的是作者小時候的親身經歷,書的名字叫做《窗邊的小豆豆》。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一個名字叫做小豆豆的小女孩,非常淘氣,上課從來不專心,所以在一年級就被退學了,于是,小豆豆的媽媽將小豆豆轉到巴學園去了。
巴學園是所特別的學校,里面的課堂也很特別。每天早晨,老師將一天的課程寫在黑板上,學生們想上什么就上什么,上午學習任務完成以后,下午老師就帶著學生們去散步,游泳,泡溫泉,野炊……在游戲中教育學生們去發現自然!讀到這樣的情節,我真是羨慕呀。
巴學園還有很多地方和其他學校不一樣,所有的教室都是用舊電車改裝的,整個學校就50個學生,每個年級就幾個學生。他們的飯菜也很特別,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先生要求所有的學生每天必須要帶“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如果實在沒有的話,校長就會為他們準備山楂片和海帶。因此,小豆豆非常喜歡巴學園,在那里學習和生活得很開心。
可是沒過幾年,因為戰爭,巴學園被炮彈炸毀了。如果沒有戰爭,巴學園一定會保留下來,我想現在肯定會成為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
不得不提小林先生,他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校長,他懂得小孩子的心思,也為孩子們付出了很多,更讓孩子們喜歡上了學習,愛上了學校。
如果我們的學校能像巴學園一樣,那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