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寫重陽節的日記篇一
在刻有漢白玉浮雕烈士紀念碑前,母親與一些素不相識的老人們聊起家常,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我用照相機記錄下了這其樂融融的一幕。
上山難下山更難,為防止輪椅失控下滑,采用上面拽下面頂的辦法,順原路下山后又推著母親經勝利廣場去公園賞菊,時逢國慶期間,燦爛的鮮花和游人的笑臉把廣場和公園裝扮得格外美麗。
各式花壇營造出一片花團錦簇、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親人的陪伴下,徜徉在花海中,母親一臉的幸福與快樂。
又是一年重陽節,景色依舊,物是人非。
今年國慶10點鐘,93歲的老母親安詳地走到另一個世界里,在那里她還會賞菊登高嗎?早晨,我獨自登上山頂,一路上尋覓著回憶著,在登山晨練的老人中間尋找母親的身影,我祝愿天下的老人永遠健康快樂。
寫重陽節的日記篇二
國慶接近,重陽節也來了。我終于知道自己犯下的罪過了!
在以前,我總是不明白孝敬長輩,體諒他人,現在我才知道,換位思考是個很偉大的舉動。在老家的奶奶,我現在懺悔還來得及吧,我的思緒飄向遠方的您。
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嫌您啰嗦,您走到哪都說:“小帆,你這樣做是不對的,要尊重長輩……”每到這個時候我就不耐煩的打斷:“行行行,我知道啦!這句話你都重復幾百遍了,煩死了!”“我老是說你又不做!你……”奶奶常常語重心長地教育我,每次我都以“煩煩煩”結尾。
我知道您以前是小學老師,但現在您的普通話還夾雜一點客家口音,有一些字會變成綜合客家普通話,我經常嘲笑您,但您只是笑,和我們一起笑。
奶奶,請原諒我以前為了一時嘴快,冒犯了您,傷害了您。阿婆,我還是喜歡這樣叫你,請您包容一下我和我弟的惡作劇,不要建議,我們只是覺得看到您生氣地一瞪眼,雙腿跺一下地然后站起身拿著掃把追著我們滿院子跑的情形便很感到開心。
我的思緒回來了,阿婆,祝您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快快樂樂地過完重陽節!
寫重陽節的日記篇三
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快到了,我們來了解一下關于重陽的傳說吧:
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九九重陽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被后人廣泛流傳,現在在中國
幾乎是全部人家都會慶祝重陽節,登高、探親、賞菊,是一種民俗的享受。
希望這種傳統的節日能夠永遠的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