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在人生道路上總會遇到很多挫折,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人生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每個人必然面臨挫折和困境,堅強的意志是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力量源泉,它賦予我們鍥而不舍的精神,自強不息的毅力和正直面對困難的勇氣,沒有人生來就是強者,自強需要后天的磨礪。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胡錦濤主席指出:“一個人沒有艱苦奮斗精神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人沒有艱苦奮斗精神是難以發展進步的”。我們應該學會自強自屈面對困勇往直前。
安徽省的“無臂考生”代軍頌就是一個面對困難永遠積極進取的人,因小時候爬上供電鐵塔拾風箏被強大的電流擊穿雙臂,雖保住生命,可是他從此失去雙臂。失去雙臂后,那些簡單的事對于代軍頌來說比登天還難,他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絆絆,但他不斷爬起來,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自己的堅強和自信,在人生答卷上書寫著成功。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一生遭遇數不清的磨難;貧困,幾乎逼得他行乞;失戀,簡直使他絕望;雙耳失聰,對他的打擊更為慘重。他痛苦地把自己關在房子里不愿與世人見面。然而,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使他頑強進取。在挫折面前,貝多芬一次次重新振作起來,發出了“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堅強呼聲,終于創作了舉世聞名的【月關奏鳴曲】
【第九交響曲】等輝煌的作品。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洪戰輝從13歲就開始支撐著一個父親,母親出走,弟弟讀書,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他面對不幸,貧困與孤苦,頑強堅持幾年,終于盼到父親病情好轉,妹妹健康成長,自己考上大學。全家人重新團聚。他就是被稱為“中國男孩”的洪戰輝……。。
巴爾扎克說:“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謎。”而培根則認為:“順境中的好運,為人們所希翼;逆境中的成功,則為人們所驚奇。”正是生活中的苦難,成就了這些天才。
孟子說;“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更應該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面對困難或者碰到種種不如意甚至無奈的事情,那么請記住:“不幸是一所好的大學。”只有戰勝不幸,從不幸中走出來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