諤諤以昌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諤諤:直言爭辯的樣子。百官敢于直言爭辯,國家就會興盛。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商君列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p>
基礎信息
拼音è è yǐ chāng
注音ㄜˋ ㄜˋ 一ˇ ㄔㄤ
繁體諤諤以昌
感情諤諤以昌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反義詞墨墨以亡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書通二酉(意思解釋)
- 解鈴還須系鈴人(意思解釋)
- 心有余而力不足(意思解釋)
- 繩之以法(意思解釋)
- 一視同仁(意思解釋)
- 章甫薦履(意思解釋)
- 有約在先(意思解釋)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意思解釋)
- 香銷玉沉(意思解釋)
- 志在千里(意思解釋)
- 仁義道德(意思解釋)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釋)
- 危急關頭(意思解釋)
- 挖空心思(意思解釋)
- 魚死網破(意思解釋)
- 鴻儒碩學(意思解釋)
- 吳頭楚尾(意思解釋)
- 欺善怕惡(意思解釋)
- 舉直錯枉(意思解釋)
- 風情月意(意思解釋)
- 讀書種子(意思解釋)
- 信口開河(意思解釋)
- 散言碎語(意思解釋)
- 顧景慚形(意思解釋)
- 綠林強盜(意思解釋)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釋)
- 不在話下(意思解釋)
- 故態復萌(意思解釋)
※ 諤諤以昌的意思解釋、諤諤以昌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體恤入微 | 同“體貼入微”。 |
敵眾我寡 | 敵方人數多;我方人數少。多形容雙方對峙;眾寡懸殊。 |
高屋建瓴 | 建:倒水,潑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比喻指揮、調動得心應手。 |
雪兆豐年 |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計劃。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野沒遺賢 | 見“野無遺賢”。 |
一干二凈 | 形容非常干凈;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 |
極重不反 | 同“極重難返”。 |
語不驚人 | 語:言語,也指文句。語句平淡,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令人滿意 |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 |
將伯之呼 | 指求人幫助。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舞刀躍馬 | 揮舞刀槍,縱躍戰馬。比喻奮勇作戰。 |
穩如泰山 |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
善善惡惡 |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
顧景慚形 |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
坐以待斃 | 待:等待;斃:死。坐著等死。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 |
草滿囹圄 | 監獄里長滿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極少。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F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驕傲自滿 | 自高自大;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 |
無所畏懼 | 畏懼:害怕。沒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