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鯁之臣的成語故事

拼音gǔ gěng zhī chén
基本解釋骨鯁:比喻剛直。剛正忠直的官員。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
骨鯁之臣的典故
宋朝時期,魯宗道參知政事,立朝剛正,嫉惡若仇,敢于直諫,對奸臣絲毫不留情面。權貴們因此紛紛害怕他,因他姓魯,跟魚字相近,因此說他是魚頭參政(刺多,難對付)。百姓則稱他為“骨鯁之臣”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骨鯁之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軌同風 | 《晉書 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td> |
浪費筆墨 | 老舍《多鼠齋雜談》:“他便也只會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攻擊別人,且自鳴得意?!?/td>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td>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td> |
臭名遠揚 | 《宋書 劉義真傳》:“案車騎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播。”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惹事生非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說一個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
穩操勝券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td>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
民不畏死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