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報國的成語故事

拼音juān qū bào guó
基本解釋捐軀:舍棄生命。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報效國家。
出處《元史 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捐軀報國的典故
金章宗時期,元帥高琪推薦王戢任副統軍,鎮守涿鹿關,元太祖成吉思汗率軍南下,在涿鹿激戰三天,終于抓住了王戢。王戢昂然說自己深受金主恩惠,發誓捐軀報國,為主殉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成吉思汗覺得他是個人才就放了他。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捐軀報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大名鼎鼎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你一到京打聽人家,像他這樣大名鼎鼎,還怕有不曉得的。”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廣闊天地 | 毛澤東《<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按語》:“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
到此為止 | 陳忠實《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嘆口氣:‘完了。到此為止。’” |
青云直上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儉以養德 |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專心一志 | 先秦 荀況《荀子 性惡》:“今使涂之人伏術為學,專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縣久,積善而不息,則通于神明,參于天地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