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慮一得的成語故事

拼音qiān lǜ yī dé
基本解釋慮:思考;得:收獲。在千百次的考慮中;總會有正確的時候。
出處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內篇雜下十八》:“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p>
晏嬰是齊國的大夫。他父親死后,由他繼任齊國的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王朝的相國。晏嬰為人正直,當官清廉,生活非常儉樸,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對他都很尊敬。 一天,晏嬰正要吃午飯,劉景公派了一個人來見他。晏嬰因為對方是君王派來的而特殊款待,當場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請來人共進午餐。當然,他這頓飯沒有吃飽。 景公知道這件事后,感嘆他說:“相國家里竟然如此貧困,我一直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 說罷,景公命人給晏嬰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賓客之用。不料。晏嬰不愿接受,叫來人帶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肯收下。當景公命人第三次送來時,晏嬰對來人說: “請稟報大王,我并不貧困。大王給我的俸祿,不僅足夠我供養家人、接待賓客之用,還可以用來接濟窮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額外的賞賜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為難,對晏嬰說:“相國,我是奉命辦這件事的。您這次又不愿接受,叫我如何去回報大王呢?” 晏嬰想了想,說:“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進宮,讓我當面向大王辭謝?!?/p> 晏嬰見了景公,感謝他對自己的厚愛,并表達作為一個臣子,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過多的財富,請求他不要勉強讓自己接受。額外的賞賜。 景公聽了這番話,對晏嬰更敬重了,但還是要把千金賜給他。景公還舉了一個例子:齊國以前的賢相管仲;為齊桓公成為當時各諸侯國第一個盟主立了大功?;腹p給他許多封地,管仲沒有推辭就接受了。你晏嬰為什么要推辭?晏嬰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圣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失誤;笨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正確。也許管仲考慮這件事有失誤;而我雖然笨,這件事處理得可能正確。”景公聽他說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罷。
千慮一得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千慮一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卬首信眉 | 《漢書 司馬遷傳》:“今已專職形為埽除之隸,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
隔靴搔癢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曰:‘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td> |
處之泰然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td>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td> |
用心良苦 | 清·錢謙益《題懷麓堂詩鈔》:“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詩療之,曰:‘此引年之藥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td> |
遺形藏志 |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td> |
肝膽欲碎 | |
大樹將軍 | 《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td> |
取而代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td> |
止于至善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