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的成語故事

拼音gū zhù yī zhì
基本解釋注:賭注;賭博時所押上的錢;孤注:賭錢的人在輸急時把所有的錢并在一起作為賭注;擲:這里指賭錢時擲骰子。賭徒在輸急了的時候把所有的錢并作一次押上去;以決最后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險。
出處宋 辛棄疾《九議》:“于是乎‘為國生事’之說起焉,‘孤注一擲’之喻出焉。”
孤注一擲的典故
公元1003年,契丹軍隊攻陷德清(今河南清豐),逼近冀州(今河北衡水縣),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宋朝軍隊失去抵抗能力,節節失利,邊境告急文書頻頻送到京城。 此時,寇準(曾在邯鄲市成安縣任知縣)任宰相,他接到告急文書后扣而不發,像平時一樣從容鎮定,不露半點驚慌。宋真宗趙恒聞聽此事,非常震怒,責問寇準道:邊關軍情如此緊急,你為什么隱情不報? 寇準笑著對真宗說:陛下息怒,消滅契丹軍隊的計劃臣已謀劃好了,請陛下御駕親征,敵人定會不戰而逃。
12月,宋真宗率領文武百官,冒著嚴寒登上澶州。宋朝軍隊駐扎到澶州之后,寇準奉命處理軍務,他號令軍隊以逸待勞,等待戰機。果然,幾天后契丹軍隊前來攻城,等敵人疲憊時,寇準命令將士出擊,一舉將敵兵斬獲大半,迫使敵人倉皇退兵。從此,宋真宗對寇準更加重用。
朝中另一位大臣王欽若嫉妒寇準的功勞,便在宋真宗面前講寇準的壞話: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輸的賭徒往往會把所有的錢押上作為最后一次賭注,叫做孤注一擲。寇準再三要陛下親征,陛下不是成了寇準的孤注了嗎?這不是拿陛下的生命來弄險嗎?宋真宗聽信了讒言,不久便罷免了寇準的宰相之職。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孤注一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乘風破浪 |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
走馬觀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先聲奪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趕盡殺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見余化曰:‘匹夫趕盡殺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 |
當機立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
民不畏死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命與仇謀 | 唐·韓愈《進學解》:“命與仇謀,取敗幾時。” |
吳頭楚尾 |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 |
拔苗助長 | 郭沫若《雄雞集 關于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
善游者溺 | 《淮南子·原道訓》:“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