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用心的成語故事

拼音wú suǒ yòng xīn
基本解釋用心:動腦筋。指不動腦筋;什么事情都不關心。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無所用心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經常教育他的學生向顏回學習,不要追慕富貴與享受,用心讀書。孔子說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吃得飽飽的沒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問題,那就沒有造就了。下棋的人雖然悠閑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來要強多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無所用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心灰意懶 |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
口快心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云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 |
土木形骸 | 《晉書 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 |
反老還童 | 清 翟灝《通俗編 識馀》:“《急就章》‘長樂無極老復丁’即《參同契》所云老翁復丁壯也,今變之曰反老還童。” |
過而能改 | 《左傳·宣公二年》:“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偃旗息鼓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 |
塵外孤標 | 《舊唐書·杜審權傳》:“沖碎孕靈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塵外孤標,閑云獨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