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墨如金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 mò rú jīn
基本解釋惜:愛惜;墨:寫字用的墨。愛惜墨就像金子一樣。指不輕易動筆。
出處宋 費樞《釣磯立談》:“李營丘惜墨如金?!?/p>
李成,字咸熙,長安人。原是唐代皇室,五代時避亂于山東營丘,故又稱李營丘。李成學問高深,為人磊落不凡,但仕途失意,寄情于山水之間,對權貴采取不結交的態度。一次有位姓孫的顯赫人物慕名求畫,李成斷然拒絕,那人只能用別的方法搞到其畫。當李成在其家看見掛著自己的畫,當即憤然拂袖而去。這在當時,被士大夫看作是人格高尚的表現。 李成的山水畫出自荊浩、關仝。所作山水,題材內容十分寬泛:所畫山林藪澤,平遠險易,榮帶曲折,飛流、危棧、斷橋、絕間、水石,風雪晦明、煙云雪霄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之筆下。李成尤其喜歡雪景寒林,人們甚至以李寒林相稱。李成畫古木寒林,樹與堅韌瘦削,小枝挺勁有力,簡直有點象武將起舞,有錚錚骨氣;畫山石勾皴不多,山巒好似運動,氣象萬疏、煙林清曠。他的畫用墨不重,輕淡如在煙霧中,顯得飄渺幽清,故有李成惜墨如金之譽。
惜墨如金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惜墨如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繩之以法 | 漢 馮衍《上疏自陳》:“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
剛正不阿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td> |
爭先恐后 |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td>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td> |
頭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td> |
目不轉睛 | 晉 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目不轉睛,膝不移處?!?/td>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