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盧前的成語故事

拼音wáng hòu lú qián
基本解釋《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烱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時議者,亦以為然。”后以“王后盧前”指詩文齊名。
出處《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烱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時議者,亦以為然。”
王后盧前的典故
唐朝初期,詩歌散文十分活躍,其中代表人物有初唐四杰即:王勃、楊炯、盧照鄰及駱賓王,他們的文詞在海內外都有名氣。當時有人試著給他們排名,楊炯聽到后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 人們認為這樣的排名比較合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王后盧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引物連類 | 唐·韓愈《送權秀才序》“權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宋·蘇軾《〈居士集〉敘》:“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 |
因材施教 | 《論語 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
邇安遠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
聾者之歌 | 《淮南子 原道》:“夫內不開于中,而強學問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 |
新仇舊恨 | 唐 韓偓《三月》:“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一視同仁 | 唐 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快馬加鞭 | 明 徐姬《殺狗記 看書苦諫》:“何不快馬加鞭,逕趕至蒼山,救取伯伯。” |
枝對葉比 | 唐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當仁不讓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
意氣風發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 |